首页> 中文期刊> 《自然辩证法通讯》 >如何理解直接社会感知中的“直接”要义

如何理解直接社会感知中的“直接”要义

         

摘要

心灵哲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中读心的主流理论模型与经验科学证据都普遍接受了他心的不可观察原则。近期,受现象学洞见与神经科学发现的双重启示,直接社会感知理论的兴起挑战了上述原则。该理论主张至少某些心理状态和过程或其某些部分有时是可见的,能够被他人直接感知。需要澄清的是,"直接"并不意味着在人格层面上的"无意识",也不意味着亚人格层面上的"镜像化",更不意味着重返"行为主义"怀抱。一种理想的"直接"内涵是接受他心的构成观,将心灵视为具有复杂结构的混合实体。对于这样一个由内在心理状态和外在身体行为构成的"表达性的统一体"而言,看见构成其的行为就是看见了他心的一部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