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误诊误治》 >盐酸氟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抗抑郁症治疗过程中血清炎性因子动态变化及意义

盐酸氟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抗抑郁症治疗过程中血清炎性因子动态变化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抗抑郁症治疗过程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200例抑郁症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盐酸氟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163例、无效组37例,比较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RP、IL-1β、IL-10水平。分析上述炎性因子治疗1、2、4周后变化值与HAMD减分率的关系,分析治疗1、2周后变化值预测疗效的价值。结果有效组HAMD评分低于无效组(P<0.01)。治疗1、2、4周后,有效组血清CRP、IL-1β水平低于无效组,IL-10水平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上述炎性因子治疗1、2、4周后变化值均大于无效组(P<0.01)。上述炎性因子治疗1、2、4周后变化值均与HAMD减分率呈正相关(P<0.01);校正基线HAMD评分后,上述炎性因子治疗2周后变化值仍与HAMD减分率显著相关(P<0.01)。上述炎性因子治疗2周后变化值联合预测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一指标和治疗1周后变化值。结论盐酸氟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抗抑郁症治疗过程中血清CRP、IL-1β降低幅度及IL-10升高幅度越大,预示治疗反应性越好,联合监测上述炎性因子可作为早期预测疗效的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