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药导刊》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值在乙肝肝硬化中的预测作用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值在乙肝肝硬化中的预测作用

         

摘要

目的:比较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值(RLR)、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GPR)、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科、消化内科、体检中心研究对象共822例,其中健康对照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205例,乙肝肝硬化组317例.收集其血常规、肝功、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各组RLR、APRI、GPR、FIB-4、RDW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计算出最佳截断值.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将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分析RLR与血液学指标以及无创血清学模型的相关性.对乙肝肝硬化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乙肝肝硬化组出现不同并发症时的RLR水平.结果:乙肝肝硬化组患者RDW、RLR、APRI、GPR和FIB-4水平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ROC曲线显示APRI、GPR、RDW、FIB-4、RL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0.62、0.72、0.76、0.79(P<0.05).以慢性乙型肝炎组为对照,RLR与其他无创血清学模型联合后对于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最高的是RLR+FIB-4,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82,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8.50%、83.90%.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RLR为乙肝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消化道出血、有肝性脑病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RLR值高于无消化道出血以及无肝性脑病者(P<0.01).结论:RLR对于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优于单独的RDW值,APRI、GPR、FIB-4与RLR联合检测可提高对于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