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效果及一期通畅率影响因素

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效果及一期通畅率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观察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效果及影响治疗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的因素。方法收集87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观察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治疗后6、12及24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一期辅助通畅率及二期通畅率,以COX回归模型筛选术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对87例共92侧下肢病变成功完成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100%(92/92)。围手术期5例(5/87,5.75%)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3例(3/87,3.45%)截肢、6例(6/87,6.90%)死亡。治疗前日与治疗后1个月,踝肱指数、间歇性跛行距离、Rutherford分级及数字评定量表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后6、12及24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9.13%(82/92)、78.26%(72/92)及47.83%(44/92),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1.30%(84/92)、80.43%(74/92)及55.43%(51/92),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3.48%(86/92)、84.78%(78/92)及58.70%(54/92)。定向旋切斑块[HR=0.35,95%CI(0.18,0.66),P<0.05]及治疗后≥2支膝下动脉通畅[HR=0.36,95%CI(0.15,0.86),P<0.05]为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24个月内一期通畅率的保护因素;股浅动脉(SFA)及腘动脉全程受累[HR=2.23,95%CI(1.07,4.65),P<0.05]与血管病变段长度≥15 cm[HR=2.40,95%CI(1.12,5.12),P<0.05]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效果较好,定向旋切斑块及治疗后≥2支膝下动脉通畅是腔内治疗股腘动脉闭塞症后24个月内一期通畅率的保护因素,SFA及腘动脉全程受累与靶血管病变段长度≥15 cm则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