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兴蒙造山带及邻区地壳速度结构特征

兴蒙造山带及邻区地壳速度结构特征

         

摘要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作为古亚洲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拼合而成,其经历了大陆裂解、洋盆扩张、洋壳俯冲消减和碰撞拼合造山等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为了利用壳幔结构约束造山带演化的深部过程,跨越华北地块北缘、松辽—锡林浩特地块、兴安地块以及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和二连—贺根山缝合带,实施了一条520 km长的深地震测深剖面,获得了高质量的人工源大当量的宽角反射和折射地震资料,并采用地震动力学射线方法获得地壳速度结构.结果显示:(1)研究区地壳平均速度为6.15~6.3 km·s^(-1),Pn波速度为7.8~8.2 km·s^(-1);(2)地壳厚度约为36.1~42.2 km,最厚位置(~42.2 km)对应地表大兴安岭主峰,说明大兴安岭在此位置存在山根;(3)地壳速度在1.5~6.8 km·s^(-1)范围内,认为在该区地壳内不存在洋壳物质;(4)主要断裂带或缝合带位于速度等值线变化剧烈的梯度带上;(5)速度结构显示研究区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区和纵向分层的特点.地壳内速度剧烈变化特征表明兴蒙造山带的地壳物质组成不均匀,尤其中下地壳,速度等值线起伏剧烈.这种复杂的地壳速度结构应该与中生代以来多板块汇聚引发的多期区域性伸展和挤压作用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