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结肠肿瘤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及其在结肠癌靶向治疗中的可能性

结肠肿瘤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及其在结肠癌靶向治疗中的可能性

         

摘要

目的 观察两种结肠肿瘤细胞的凋亡途径哪种更为重要,并探讨其今后用于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TM快捷法检测外源性途径促凋亡蛋白Fas配体(FasL)、Bid及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内源性途径促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mRNA(Cyt c)在结肠癌(肠癌组)、结肠腺瘤(腺瘤组)的表达及FasL、Bid在正常结肠黏膜(正常组)的表达.表达程度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并对其中4例结肠癌、6例结肠腺瘤及7例正常肠黏膜细胞线粒体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外源性途径凋亡检测显示当正常组和腺瘤组Fas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62.5%时,肠癌组仅达到16.07%,提示结肠癌时外源性凋亡途径不是主要途径.外源性途径促凋亡蛋白Bid参与凋亡活动时,其表达率在肠癌组为66.07%,也低于正常组的72.22%及腺瘤组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内源性途径凋亡的促凋亡蛋白Cyt c检测发现,随分化程度升高表达率亦上升.低、中、高分化肠癌的表达率分别为87.5%(14/16)、93.9%(31/33)及100%(11/11).肠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观察显示,Cyt c呈高表达者,肠癌组及正常组均为50%(2/4),腺瘤组则为66.7%(4/6).肠癌组细胞线粒体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基质不均,嵴发育不良且分布不均,少数线粒体膜破裂.腺瘤组大部分细胞线粒体丰富、规则,呈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嵴发育良好,但基质不均,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正常组细胞线粒体嵴发育良好,基质均匀,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结论 结肠癌时内、外源性凋亡途径均存在,但以内源性途径凋亡为主;对于内源性途径凋亡在结肠癌时发生的病理、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此之前,采用内源性途径的靶向治疗,可能时机尚不够成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