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皮肤科杂志》 >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比较

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对比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600例临床拟诊为浅部真菌感染及102例拟诊为马拉色菌感染(包括花斑糠疹54例, 马拉色菌毛囊炎48例)的标本, 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直接镜检, 比较检出阳性率及平均阅片时间。以培养为金标准, 比较两种方法的漏诊情况。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检测600例浅部真菌感染标本时检出阳性分别为546例(91.00%)和489例(81.50%), 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83, P & 0.05), 平均阅片时间分别为(73.67 ± 13.56)s和(87.12 ± 15.83)s(t = 14.60, P & 0.05);54例花斑糠疹标本检出阳性分别为51例(94.44%)、50例(92.59%)(校正χ2 = 0, P & 0.05), 平均阅片时间分别为(38.36 ± 8.79)s、(41.25 ± 15.67)s(t = 1.14, P & 0.05);4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检出阳性分别为43例(89.58%)、11例(22.92%)(χ2 = 43.34, P & 0.05), 平均阅片时间分别为(42.14 ± 12.61)s、(103.56 ± 9.48)s(t = 17.83, P & 0.05)。600例浅部真菌感染标本中, 479例培养阳性, 其中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476例, 阴性3例(0.63%), KOH湿片法检测阳性465例, 阴性14例(2.92%), 漏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25, P & 0.05)。结论荧光染色法相比于KOH湿片法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 减少漏诊, 缩短阅片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