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稻米》 >川东南轻简栽培方式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经济效益分析

川东南轻简栽培方式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经济效益分析

         

摘要

为了探明轻简栽培方式对中稻+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材料,于2017年在四川泸州进行不同栽培方式(翻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移栽)的大田试验,分析了中稻-再生稻干物质生产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间头季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翻耕直播头季稻产量较翻耕移栽平均增加3.5%,免耕移栽头季稻产量与翻耕移栽相当.再生季产量表现为翻耕移栽>免耕移栽>翻耕直播的趋势,但各栽培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与翻耕移栽相比,翻耕直播头季稻有效穗数较多而每穗粒数较少,成熟期干物质较高而收获指数较低.翻耕直播再生季有效穗数较多而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较少.免耕移栽与翻耕移栽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干物质和收获指数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值差异较小,但经济效益差异较大.与翻耕移栽相比,翻耕直播、免耕移栽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0.4%和6.2%.可见,头季稻高产途径是培育足够的有效穗数和提高千粒重,再生季高产途径是在足穗的基础上,协同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轻简化栽培技术具有节本、省工、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川东南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稻米》 |2021年第1期|80-84|共5页
  •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成都61004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 四川德阳618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511.048;
  • 关键词

    轻简栽培; 再生稻; 经济效益; 产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