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癌症杂志》 >双能量CT成像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双能量CT成像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

背景与目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指导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手术方式选择.该研究探讨双能量CT成像在术前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8月—2017年5月55例临床可疑甲状腺癌拟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颈部双能量增强CT扫描及定量分析,并与常规CT征象对比.测量及计算短径≥5 mm的淋巴结感兴趣区动脉期、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对比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转移组及未转移组淋巴结的常规CT表现和双能量CT中动脉期、静脉期NIC及λHU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IC及λHU的最佳诊断阈值,评价诊断效能.结果: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与术前CT准确配对淋巴结212枚,包括转移淋巴结124枚(58.5%)和未转移淋巴结88枚(41.5%).通过常规CT形态学征象包括淋巴结短径(>10 mm)、明显强化、不均匀强化、淋巴结坏死(囊变)、淋巴结内钙化及侵犯周围组织等对PTC转移淋巴结进行诊断的灵敏度为4.0%~79.0%,特异度为63.6%~100.0%.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动脉期NIC、静脉期NIC、动脉期λHU及静脉期λ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动脉期NIC对PTC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效能最高,以25.8%为最佳诊断阈值,其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96.6%,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6.动脉期NIC及λHU的诊断效能均高于静脉期(P<0.001).结论:双能量CT成像的定量参数NIC及λHU较常规CT形态学征象在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