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癌症杂志》 >马钱子碱抑制乳腺癌细胞体外血管生成r拟态的形成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马钱子碱抑制乳腺癌细胞体外血管生成r拟态的形成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摘要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等多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现象,可能导致传统的抗血管治疗效果不理想.马钱子碱是马钱子的主要生物碱单体,具有潜在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马钱子碱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体外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马钱子碱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Hoechst 33342/PI(HO/PI)染色进行细胞死亡检测.在Matrigel基质胶上三维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研究在体外是否可以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并观察马钱子碱对这一过程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生成拟态相关标志分子表达的变化,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EphA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MMP).结果:马钱子碱可有效地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且随药物浓度增加,细胞凋亡与坏死比例增大,细胞死亡率升高;马钱子碱可抑制乳腺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呈剂量依赖性;马钱子碱处理后血管生成拟态标志蛋白(VEGF/VE-cadherin/EphA2/MMP-9/MMP-2)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马钱子碱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增殖,诱导其凋亡,并抑制其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VEGF/VE-cadherin/EphA2/MMP-9/MMP-2的表达下调有关.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癌症杂志》 |2018年第4期|241-247|共7页
  •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安徽 合肥,2300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安徽 合肥,2300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安徽 合肥,2300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安徽 合肥,2300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安徽 合肥,230022;

    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北京 10006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乳腺肿瘤;
  • 关键词

    马钱子碱; 乳腺癌; 细胞凋亡; 血管生成拟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