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文化素养不等于“知识积累”

文化素养不等于“知识积累”

         

摘要

余秋雨在《解放日》2006年4月14日撰文指出.“文化误区”的起点往往是文化界.而后果却总是让全社会来承受,因此必须作出及时的提醒。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再多的知识也堆垒不出人文精神,丰富的知识如果失去了正常的精神选择,将是一务极其危险的道路。知识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再也不应该重复“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低智化政治闹剧。但是,这些年来很多人把文化素养全都误会成了知识积累,那就不得不从另一个方面提醒大家:知识即使不用来作恶,也不是越多越好。大量的知识拥塞在一起,很容易造成“精神短路”。对于知识应抱持以下三种态度:一是需要时懂得到哪里去找;二是对各种知识作出严格的评估、选择:三是明白任何知识都不等同于真理,而我们热爱的.只是真理。另外,重记忆轻创造,是中国文化的老毛病。在知识的问题上,中国自明清以后便习惯于把记忆放在首位,这就构成了中国文化“向后看”的保守倾向,在中下层知识界直至普通民众中影响尤其严重。形成对知识记忆的崇拜.有三个原因。一是明清时代的文人已经很难进行创造性思维.只能无聊地玩弄记忆游戏;二是古代文人查找图书典籍十分困难:三是科举考试中那些智力较低、只想用作弊方式来帮助记忆的考生们留下的一种心理定势。现在.电脑早已可以几万倍、几十万倍地超过那些记性最好的脑子进行贮存和检索.那种崇拜实在是太老旧了。却还在奇怪的流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