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岩石学报》 >西藏安多地区早古生代及中生代造山记录:来自安多微陆块-南羌塘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西藏安多地区早古生代及中生代造山记录:来自安多微陆块-南羌塘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摘要

安多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为拉萨地体、羌塘地体及安多微陆块的结合部位,是研究拉萨地体、羌塘地体起源以及特提斯造山过程的关键位置.我们对采自安多地区的前中生代基底岩石及侏罗系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多花岗片麻岩中锆石同时记录了510~ 505Ma岩浆年龄以及187Ma变质年龄;187Ma的变质锆石与510~505Ma的岩浆锆石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1.7~ 1.5Ga),表明寒武纪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重熔.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揭示了安多微陆块石英岩具有498 ~ 484Ma、800 ~ 1000Ma和1800~1950Ma的年龄峰值,与南羌塘地体及特提斯喜马拉雅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相似,表明其在早古生代时位于冈瓦纳大陆北部印度陆块边缘.南羌塘坳陷东南部中侏罗世砂岩及钙质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182~171Ma、450 ~ 600Ma、800~1000Ma、1800 ~1950Ma及2400~ 2600Ma的年龄峰值,这种年龄分布特征与安多微陆块及南羌塘地体相似,而与拉萨地体不同,说明南羌塘坳陷东南部下-中侏罗统物源主要来自安多微陆块及南羌塘地体,在早-中侏罗世时安多微陆块与南羌塘地体已经发生了碰撞造山.

著录项

  • 来源
    《岩石学报》 |2019年第6期|1673-1692|共20页
  • 作者单位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100083;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克拉玛依834000;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100083;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P588.345;P597.3;
  • 关键词

    安多; U-Pb定年; Hf同位素; 早古生代造山; 侏罗纪造山;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