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术研究》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的视角转换

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的视角转换

         

摘要

直到近代,中国才出现"世界史"一词,但中国对世界历史的书写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在"华夷观"的影响下,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官修史书都采用了"中国中心"的书写视角.这一视角延续到了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学者继续从"华夷观"的角度书写"世界史".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四裔编年表》虽仍在彰显中国的尊贵,但其中已经蕴含了西方的史学因素. "中国中心"视角逐渐衰落后,"欧洲中心"视角成为民国"世界史"的主流.但从20世纪20年代,以陈衡哲、何炳松、杨贤江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分别从国际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欧洲中心论"提出挑战.周谷城《世界通史》的问世,则表明反"欧洲中心"的书写视角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的书写视角经历了一个从"中国中心"到"欧洲中心",再到反"欧洲中心"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出了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