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术研究》 >明末清初江南的棉布交易机制与银钱使用——以松江府为中心

明末清初江南的棉布交易机制与银钱使用——以松江府为中心

         

摘要

明代中后期松江地区的土布业因秦晋北边的商人边官大量采购而兴盛,支撑如此巨额需求的乃是国家财政.清代则不然,康熙时期蓬勃发展的商业资本——棉布字号以商业运营的方式重新整合江南市场,它们吸纳国家需求,联系各个原料产地,同时掌握全国性贸易,棉布的发售中心也逐渐转移到苏州.在这一过程中,棉布大宗贸易始终以银结算,小民缴纳赋税也始终需要足色银,而民间通用的交易货币却发生了从铜钱到称量银的变化,看似国家财政与市场行为将更富联动性.然而,康熙年间将纳税用银与交易用银明令区分,实际上是国家色彩进一步从棉布交易中淡化、市场更加自由的体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