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扬子地台上奥陶统桑比阶-凯迪阶转换期碳酸盐岩微相及古环境意义
【6h】

上扬子地台上奥陶统桑比阶-凯迪阶转换期碳酸盐岩微相及古环境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上扬子地台晚奥陶世研究现状

1.2.2 碳酸盐岩微相研究现状

1.2.3 全球海平面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工作量统计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2.3 地层的横向展布

第3章 岩石类型与沉积相分析

3.1 岩石类型及特征

3.1.1 碳酸盐岩

3.1.2 碎屑岩

3.2 实测剖面

3.2.1 雪口山剖面

3.2.2 安稳剖面

3.3 沉积相分析

3.3.1 混积台地相

3.3.2 碳酸盐岩台地相

第4章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4.1 碳酸盐岩颗粒类型

4.1.1 生物碎屑类型及特征

4.1.2 非碳酸盐颗粒类型及特征

4.1.3 基质类型及特征

4.2 碳酸盐岩组构

4.3 定量统计分析

4.3.1 颗粒组分分类

4.3.2 聚类分析

4.4 微相分析

4.4.1 MF-1开阔海生物粒泥灰岩

4.4.2 MF-2非标志性生物泥粒灰岩

4.4.3 MF-3生物碎屑颗粒灰岩

4.4.4 MF-4礁生屑泥粒灰岩

4.4.5 MF-5介壳富集的灰岩

4.4.6 MF-6开阔海生物泥粒灰岩

4.4.7 碎屑岩

第5章 海平面升降及其古环境意义

5.1 通过微相还原海平面升降

5.1.1 湄潭组沉积微相

5.1.2 十字铺组沉积微相

5.1.3 宝塔组沉积微相

5.1.4 海平面变化小结

5.2 古环境意义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以上扬子地台綦江安稳和马边雪口山上奥陶统桑比阶-凯迪阶剖面为研究地点,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等方法,利用微相作为基本的研究手段,将野外露头、手标本、室内鉴定分析等有机结合,对上扬子地台的綦江安稳和马边雪口山的上奥陶统桑比阶-凯迪阶的岩石学特征,沉积学特征,古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通过碳酸盐岩微相解释同时期的古环境意义。
  上扬子地台上奥陶统桑比阶-凯迪阶转换期碳酸盐岩是一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的地层,不仅在沉积序列上表现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交互式沉积,微观结构上也存在陆源碎屑-碳酸盐的混积。本文通过使用Dunham分类法进行石头灰岩分类、使用Flügel分类法描述标准微相类型、使用Mount分类法对研究区不同混积台地成因进行分析。利用樊茹等人的地层划分方法,将奥陶系上统分为湄潭组、十字铺组、宝塔组,并且研究了混积台地在地层中的分布及其混积成因。
  本论文旨在研究晚奥陶世的碳酸盐岩沉积微相以及古环境意义。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上奥陶统地层在上扬子地台横向分布较为稳定,以碳酸盐岩为主,其中富含泥质砂质陆源碎屑以及大量的生物化石。根据岩石的颗粒类型以及岩石组构,将灰岩划分为泥晶灰岩、粒泥灰岩、泥粒灰岩以及颗粒灰岩。
  2.湄潭组的沉积相为混积台地相;十字铺组为混积台地相;宝塔组为深水台地相。其中湄潭组与十字铺组为整合接触;十字铺组与宝塔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3.将研究区上奥陶统微相详细划分为开阔海生物粒泥灰岩、非标志性生物泥粒灰岩、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礁生屑泥粒灰岩、介壳富集的灰岩以及开阔海生物泥粒灰岩。
  4.上奥陶统的古环境指示了宝塔组前期有一次大范围的持续海侵事件,对应国际地层年代为桑比阶-凯迪阶。

著录项

  • 作者

    于茗泽;

  •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
  • 学科 地质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曾敏;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P588.245;
  •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石学特征; 沉积微相; 古环境;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