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学历史教学中“现实关怀”的探索
【6h】

中学历史教学中“现实关怀”的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目前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中学历史教学中“现实关怀”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现实关怀”的史学依据:现实与历史的统一性

一、史学的现实性

二、现实的历史性

第二节“现实关怀”的历史教育理论依据:现实中的人是历史教育关注点

第三节“现实关怀”的教育心理学的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四节“现实关怀”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新课标的要求

第三章中学历史学习教学情况的调查(以绍兴县为例)

第一节关于中学历史学习教学情况的调查的说明

第二节调查的结果及其分析

第四章“现实关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内容及其途径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现代意识和时代品质的培育

一、从正面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时代品质

二、纠正学生中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和思想

三、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的不良风气及其潜在威胁有意识的提醒和预防

第二节赋传统文化精神和革命精神以时代(现实)内涵

第三节关注正在发生的历史-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历史阐述

一、联系历史课程内容,从历史的角度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社会,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二、把现实问题作为历史教学情境引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第四节运用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来理解有关历史教学内容

一、运用学生本人对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从历史经历者的视角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二、通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历史类似事件的切身感受,从现实事件的角度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第五节把历史教学的视野拉进现实生活中

第六节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历史

一、学生家族史的调查、撰写

二、学生家乡乡土史的探究和身边历史遗迹的调查

第七节让历史“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来-历史应用实践的尝试

一、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历史知识解释身边的问题

二、在学生日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中运用历史知识

三、历史“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另一种方式:“历史课本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及统计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获奖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实关怀”是指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除了要关注历史学科知识本身外,还要一方面关注现实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关注现实中的历史及其焦点、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把对现实的思考融入历史教学中,利用对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目前不少学生不喜欢历史课,历史教师在学校中也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历史教学内容脱离现实实际,不少历史教师缺乏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从理论上揭示历史教学中“现实关怀”的史学渊源和必然走向,转变中学历史教师传统的历史观念,同时从学科本身的视阈揭示历史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转变的必要性,充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内容。从教学实践中转变中学历史教师关于历史和历史教育的传统观念,深刻认识到“现实关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自觉树立“现实关怀”意识,自觉改变教学理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拉近历史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历史教学进一步接近社会现实,走入学生生活,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亲近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有用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促进国内的历史教学方向能与世界课程改革方向同步,帮助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的顺利实现。 事实上,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实关怀”既是由史学和历史教育学的现实属性决定的,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既是课程改革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当然更是学生所期望和欢迎的。 中学历史教学中“现实关怀”的内容及其途径很多,主要包括:现代意识和时代品质的培育、赋传统文化精神以时代(现实)内涵、关注正在发生的历史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的历史阐述、运用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受来理解有关历史教学内容、把历史教学的视野拉进现实生活中、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历史、让历史“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来即历史应用实践的尝试等内容和途径,其中现代意识和时代品质的培育还包括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的意识观念及其增加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抵御力。当然其内容和途径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还值得不断探索和研究。 广大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有怀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意识,既关心历史又关注现实,既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水平,又时刻关注现实中的焦点、热点,思索时代发展的方向,随时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精选学生现在和将来现实生活所需要的历史知识,才能使学生通过切实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与自身的联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历史教师也不会被学生称为“老古董”,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从而完成这个时代赋予中学历史教师的伟大使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