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6h】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缩写词表

前言

1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2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析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3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进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及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一类由于血液凝滞、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导致的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使静脉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从而引起循环及相应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VTE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常多发而少见,是目前住院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大多数VTE患者多存在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原发及继发危险因素,而手术则是其中重要的继发性危险因素。术后VTE的发生,不仅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更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是目前外科术后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随着多项大型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及相关系统评价的开展,抗凝药物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等在VTE高危患者中预防性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被证实。因此,VTE亦是手术人群最常见的可预防的死亡原因之一。基于这样的现状,探讨术后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筛选VTE高危人群,对于指导手术人群VTE的合理预防、早期预警与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邵逸夫医院1995.1.1至2015.3.31期间术后发现的VTE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特点,并以1∶4配对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的形式,研究探讨邵逸夫医院住院患者术后VTE的危险因素,以期对临床上术后VTE高危人群筛查与合理预防、术后VTE的早期预警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建议。
  方法
  检索邵逸夫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1995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期间住院手术患者229992例,其中眼科及耳鼻喉科手术除外,从中筛选出主诊断或辅诊断为VTE的患者,排除术前有症状而确诊的VTE患者,从而得出术后发现VTE的患者共计94例,作为病例组。通过手术代码进行匹配,按照1∶4配比的形式选取邵逸夫医院同期住院的手术患者(前后1月以内)共计37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应的临床资料,具体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入院主诊断及合并症,手术相关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等。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一步分析术后VTE的发现率,PTE、DVT的构成情况,病例组临床特点以及术后VTE的危险因素。
  结果:
  1.邵逸夫医院1995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住院术后发现VTE的患者共计94例,其中2005-2014年共计87例,累计发现率为0.378‰,而2005-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住院患者术后VTE的发现率分别为0.0468‰,0.128‰,0.410‰,0.547‰,0.827‰及1.191‰,呈逐年增长趋势。
  2.对94例患者的VTE构成情况及转归进行分析发现,1995-2004年、2005-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高危PTE构成比分别为66.67%,50%,25%,22.22%,7.69%,4.35%及11.76%,逐步下降;DVT构成比分别为0%,0%,0%,33.33%,38.46%,60.86%及44.12%,逐步升高;而死亡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6.67%,25%,25%,0%,7.69%,4.35%及0%,逐步下降。
  3.9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23±14.45岁,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45±3.47kg/m2; Carpini评分平均为6.01±2.05分。按照就诊目的及手术部位来分析,42例为接受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占44.68%;其中以胃肠道恶性肿瘤最多,占33.33%,其次为肺癌,占14.29%;绝大多数患者病理类型为腺癌,占66.67%;临床分期多为Ⅲ期、Ⅳ期;多数患者为首次就诊确诊恶性肿瘤,占88.10%。
  4.94例患者中42例表现为PTE,11例表现为PTE合并DVT,39例表现为DVT;临床表现PTE以胸闷气急伴氧饱和度下降多见,占61.82%; DVT以下肢肿痛多见,占82.05%。VTE发现的平均时间为11.20±15.87天,其中51例患者为术后1周内发生,占54.26%。
  5.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基础情况、合并症、手术相关因素及实验室检查情况发现,年龄≥65岁,BMI≥25kg/m2,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手术时间≥120min,术中出血≥200ml,术前D-二聚体≥1ug/ml,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术前红细胞比容<38%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将上述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65岁、手术时间≥120min、术前白蛋白≤35g/l是外科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2005-2014年术后VTE的发现率逐年上升,其中高危PTE的构成比以及死亡患者所占比例逐步下降,提示临床对于VTE的重视程度提高。Caprini评分≥5-7分者,术后极易发生VTE,尤以合并恶性肿瘤者多见,对于此类人群,术前应给予必要预防措施。年龄≥65岁,手术时间≥120min,术前白蛋白≤35g/l是外科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人群需注意VTE的早期预警,必要时术后1周内做相关检查以排查VTE。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