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碎屑岩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应用研究——以西部某构造JS油藏为例
【6h】

碎屑岩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应用研究——以西部某构造JS油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引言

1.1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1.2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论文选题依据

1.4论文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5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论文研究成果和认识

1.7论文创新点

第2章油藏基本特征

2.1区域概况

2.2油藏勘探开发简史及开发现状

2.3油藏基本特征

2.3.1地质特征

2.3.2油藏特征

2.3.3油藏目前的开采特征及存在问题

第3章地层、构造特征精细描述

3.1地层特征描述

3.1.1地层划分对比原则与方法

3.1.2地层划分

3.1.3地层对比

3.1.4地层特征

3.2构造、断层特征描述

3.2.1区域构造特征

3.2.2构造、断层精细解释

3.2.3构造、断层特征

3.2.4微构造、小断层特征

第4章储层精细评价

4.1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4.1.1沉积地质背景

4.1.2沉积相模式、微相特征及类型

4.1.3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

4.1.4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4.2储层微观评价

4.2.1储层储集岩岩石学特征

4.2.2储层储集空间特征

4.2.3储层成岩作用及其演化

4.2.4储层类型评价

4.3储层裂缝评价

4.3.1裂缝分类

4.3.2岩心裂缝特征描述

4.3.3裂缝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分析

4.3.4储层裂缝测井评价

4.3.5储层裂缝应力场评价

4.3.6储层裂缝孔隙度评价

4.3.7储层裂缝平面分布特征

4.4储层物性特征评价

4.4.1岩心物性测定

4.4.2储层参数测井计算及评价

4.4.3储层下限确定

4.4.4储层非均质性评价

4.4.5储层分类评价

4.5储层展布特征评价

4.5.1影响储层发育的因素分析

4.5.2储层预测

4.5.3储层平面展布特征

4.6储层三维地质静态模型

4.6.1储层地质模型分类

4.6.2储层地质建模的数学工具

4.6.3储层建模的策略

4.6.4储层建模的流程

4.6.5研究区储层三维地质建模

第5章油藏评价

5.1油藏压力系统及其连通性分析

5.2油藏动态特征评价

5.2.1低孔渗储层产油机理分析

5.2.2油藏渗流特征描述

5.2.3油藏生产特征分析

5.2.4油气富集及高产井控制因素分析

5.3油藏储量评价

5.3.1容积法储量计算

5.3.2动态储量计算

5.3.3可采储量计算

5.3.4储量综合评价

5.4油藏预测地质模型

5.4.1模拟模型建立

5.4.2预测模型建立

5.4.3预测模型结果分析

5.5油藏开采对策技术研究

5.5.1油藏开发现状及潜力分析

5.5.2油藏开采措施及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低孔渗致密碎屑岩油藏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油藏成藏机制和油气富集规律复杂,储渗性能差,储量动用程度低,规模开采难度大的特点。论文以J<,2>S<'1>低渗难采油藏为研究对象,以石油地质学、现代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和油藏工程等学科理论为指导,运用“点线面”的裂缝识别和预测技术、储层测井参数评价技术、油藏三维建模和数值模拟一体化描述技术、储量综合评价技术、静态地质模型和动态预测模型相结合等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针对该油藏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现状,系统开展精细描述方法和技术研究。 研究中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和认识,通过分析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应力场有限元法反演,计算岩石破裂程度和裂缝孔隙度,对油藏J<,2>S<'1>-Ia砂组裂缝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分区评价和预测,形成了系统的“点线面”裂缝研究技术思路。通过地震、测井、钻井结合,在精细小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建立油藏微构造、小断层模型,反映油藏精细构造特征。通过对储层的精细评价,采用确定性和随机建模技术相结合技术手段,建立地层格架模型、层面模型、储层相模型,属性参数模型和流体分布模型,综合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和不确定性,力争在三维空间上精、细、准的评价和预测油藏各种属性及特征。通过分析J<,2>S<'1>油藏渗流特征、动态生产特征、油气富集及高产井控制因素,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油藏预测地质模型。通过储量计算和评价,全方位认识J<,2>S<'1>油藏储量动用程度和剩余储量分布。最终,在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基础上,综合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油气富集规律和剩余储量分布特征等因素,提出了针对J<,2>S<'1>油藏的开采对策和挖潜增效措施。 论文在整个精细油臧描述研究过程中,强调以地质为主体,贯穿“从地层构造到储层和油藏”的系统技术思路,从宏观和微观出发,动静结合,由定性到定量,相互验证,互为推动,形成了一套低孔渗致密碎屑岩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为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探索性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