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6h】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交通地理位置

1.3 选题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播卡金矿研究现状

1.3.2 存在的问题

1.4 选题的内容、技术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1.6 论文取得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断裂构造

2.2.2 褶皱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围岩蚀变

3.5 矿体基本特征

3.5.1 矿体空间形态

3.5.2 赋抗部位特征

3.6 矿石特征

3.6.1 矿石的自然类型

3.6.2 矿石组构特征

3.7 矿物生成顺序与成矿期次划分

第4章 播卡金矿成因的研究

4.1 流体包裹体研究

4.1.1 实验仪器及参数估计方法

4.1.2 流体包裹体显微特征

4.1.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分析

4.1.4 成矿深度

4.1.5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4.2 成矿流体的来源

4.3 成矿物质来源

4.3.1 地层含矿性分析

4.3.2 硫同位素特征

4.4 矿床类型探讨

4.5 矿床成因的研究

4.5.1 研究区岩浆活动及期次

4.5.2 播卡金矿成矿时代研究

4.5.3 东川地区喜山期岩浆活动的探讨

4.6 播卡金矿成因总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播卡金矿床位于云南东川铜金铅锌铁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北端,近年来在其外围地区相继发现一批金、铜金矿床,显示研究区内有较大的找金潜力。因此弄清播卡金矿成矿类型和矿床成因对研究区内找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室内测试分析,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播卡金矿的成矿类型,总结出了播卡金矿的成矿成因。主要取得了以的认识:
  (1)播卡金矿是被近南北向剪切破碎带严格控制,矿体呈线性透镜状展布。剪切破碎带形成于晋宁期以前,并且遭受了多期的应力作用使其更加破碎。
  (2)播卡金矿围岩主要为早-中元古界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系建造,且有昆阳裂谷期、晋宁期、澄江期、海西期等多期侵入岩发育,矿区侵入中基性的辉绿辉长岩、闪长岩、酸性和碱性的正长岩、钠长(斑)岩等。前人资料表明这些围岩具有相当高的金背景值,尤其是侵入岩体中的辉绿辉长岩和钠长(斑)岩。野外和镜下表明剪切带破碎内的岩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碎裂化。
  (3)矿化围岩蚀变被围限在剪切破碎带内,热液蚀变类型有:云英岩化、绿泥石化(青磐岩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硅化等。蚀变类型表明,成矿热液有高温也有低温。这些热液蚀变主要沿着围岩中张性裂隙发育。
  (4)成矿包裹体研究表明,播卡金矿成矿流体经历了中高温、高盐度、含子晶到低温、中低盐度降低演化。前人氢氧同位素表明,播卡金矿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笔者所做矿石硫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
  因此,笔者首次提出了播卡金矿成矿类型为受剪切破碎带控制的岩浆热液蚀变岩型金矿。
  (5)前人所做播卡金矿不同围岩中的成矿石英脉的40Ar-39Ar测年表明播卡金矿成矿时间为古近系晚古新世到早始新世。该时间段内,区域内处于印-亚碰撞主碰撞后的转换伸展阶段,此后沿小江断裂形成了多个始新世-中新世的拉分盆地。
  前人地震资料表明小江断裂是深至地幔的超壳断裂。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收集前人,笔者认为小江断裂在海西期为大量玄武岩喷发提供了通道。因此推测其在古新世到早始新世时也为播卡金矿的岩浆热液提供了上升通道作用。
  上所述和结果区域的岩浆事件表明,笔者认为播卡金矿矿床成因为:晚古新世到早始新世,本区处在印度-亚洲主碰撞中晚期应力松弛,区域上处于走滑拉张地质背景,同时源于地幔的岩浆和流体沿着小江断裂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不断萃取围岩中金等成矿元素,最后在剪切破碎带内沉淀成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