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口地区晚第四纪沉积高分辨率孢粉、藻类研究及古环境意义
【6h】

长江口地区晚第四纪沉积高分辨率孢粉、藻类研究及古环境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研究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地质构造

(四)气候条件

(五)现代植被

第二章数理统计及其原理

(一)最优分割

(二)聚类分析

(三)因子分析

(四)对应分析

第三章代表钻孔孢粉分析

(一)崇明永隆CY孔

(二)斜土路2号孔

(三)上海高桥J20孔

(四)人民广场钻孔

(五)孢粉组合带的划分与对比

第四章长江口地区晚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演变

(一)利用对应分析恢复古气候

(二)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演替

第五章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

第六章讨论

(一)根据高分辨率孢粉资料研究古环境

(二)数理统计法处理孢粉资料在重建古环境上的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长江口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我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上海,就位于长江口地区,因此,了解该地区古环境的沧桑变迁,进而推测未来自然环境的演变,必将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上海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次研究把长江口区作为突破点,选择崇明永隆CY孔进行加密取样,结合斜土路2号孔、上海高桥J20孔、人民广场钻孔,对钻孔岩芯进行孢粉、藻类、14C测年及岩石地层学方法分析鉴定,采用半定量、定量的数学地质方法(如最优分割、对应分析、聚类分析等),借助计算机对孢粉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取得了高分辨率孢粉、藻类组合序列,进行了地层划分对比,探讨了长江口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古植被、古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及古环境演变的海陆相互作用的地质历程。 通过对长江口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的孢粉、藻类研究,恢复了上海地区自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的六个阶段,植被演替:稀疏的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草原—→含有常绿阔叶树的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以栲属、青岗栎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以栎、松、蒿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以落叶栎类、常绿栎类、松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草原,气候波动为冷干—→温凉略湿—→温和略干—→热暖潮湿—→温和略干—→温暖湿润,这种波动可与国内外气候期相对比,与世界性气候变化相一致;同时也恢复了崇明地区自大西洋期以来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的七个阶段,植被演替:中亚热带含落叶阔叶树的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北缘以松、栎为主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北缘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气候波动规律:热暖潮湿—→暖热湿润—→温和略干—→温暖湿润—→温和略湿—→温而略干—→温暖湿润,时间跨度接近百年级,进一步丰富了长江口地区的孢粉资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