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的沉积——大地构造背景探讨
【6h】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的沉积——大地构造背景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前言

1.1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3研究内容及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目标

1.3.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可行性分析

1.4.1研究方法

1.4.2实验手段:

1.4.3关键技术:

1.5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

2.1地质概况

2.2南盘江流域中三叠世碎屑沉积的基本面貌

第3章沉积构造讨论

3.1沉积前构造

3.1.1槽模(flute casts)

3.1.2戳痕(prod groove)

3.1.3大滑痕(sliding grooves)

3.2沉积中构造

3.2.1小水流波痕

3.2.2浪成波痕

3.2.3改造波痕

3.3沉积后构造

3.3.1挤压皱纹(compression wrinkles)

3.3.2挤压岩枕(Compression sand pillow)

3.3.3挤压皱脊(Compression ridge)

3.3.4挤压裂隙(Compression fracture)

3.4遗迹化石

第4章盆地古流向研究

第5章薄片数据分析

第6章复理石的岩石地球化学

6.1岩石学特征

6.1.1石英

6.1.2岩屑

6.1.3长石

6.2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6.3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s)地球化学

第7章复理石同沉积挤压构造

第8章南盘江盆地中三叠世构造背景讨论

第9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版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南盘江盆地的构造演化背景一直是广大学者争论的焦点。弄清楚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的沉积环境与大地构造背景,有利于为南方油气盆地勘探提供理论基础。笔者对在南盘江盆地内发育的各种沉积构造分为沉积前构造、沉积中构造和沉积后构造,并对各种沉积构造所反映的地质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把野外能够反映古水流方向的沉积标志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恢复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的古水流方向(NW)和古物源方向(SE)。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为残余盆地。笔者围绕残余盆地的特点运用薄片的数据,采用国外学者的经典判别模式,对南盘江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判别,从Q-F-L图解判别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几乎全部落在了再旋回造山带。同时利用岩石化学、稀土元素数据,并结合前人在该区取样的岩石薄片数据和前人提供的该地区相关层段的地球化学元素,用尽可能多的数据结合国内外成熟的构造性质模式判别图板,对该地区的构造性质进行了判别。从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方面的分析,均一致表明本区古板块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兼有活动陆缘的性质。最后笔者参照前人的最新认识,证明了南盘江盆地在中三叠世处于残余盆地的动态收缩阶段。再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如:南盘江盆地曾经存在大洋地壳和在盆地的一侧存在一个汇聚边界等,最后证明:南盘江盆地的沉积环境与大地构造背景符合残余盆地的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