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缅甸弧前盆地中北部晚白垩世-早古新世凝灰岩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6h】

缅甸弧前盆地中北部晚白垩世-早古新世凝灰岩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摘 要

Abstract

Contents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本论文创新点

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缅甸地质与地理概况

2.2 构造演化

2.3 沉积地层特征

3 凝灰岩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3.1 岩石特征

3.2 地球化学实验方法与仪器

3.3 主量元素特征

3.4 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特征

3.5 成因分析

4 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4.1 锆石U-Pb年代学应用原理

4.2 试验仪器与方法

4.3 锆石定年结果

5 弧前盆地对比及古纬度研究

5.1 缅甸与日喀则弧前盆地沉积及构造差异

5.2 古纬度研究结果

6 试验结果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6.1 U-Pb定年结果对庞吉组地层年代的约束

6.2 晚白垩世-古新世时期西缅甸地块的构造演化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选择缅甸中北部弧前盆地内晚白垩世—古新世凝灰岩,进行年代学、地球化学、古纬度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弧前盆地内凝灰岩类型与成因,探讨与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沉积构造等的异同,结合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得到晚白垩世至古新世研究区及邻区的构造演化过程。本文取得如下主要认识:
  (1)样品主量元素特征显示为安山质,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凝灰岩样品相对更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高场强元素Nb、Ta、Zr明显亏损。其中,YX7、YX11均存在Eu的负异常,推测是与源区长石中Ca发生交代作用。综合主微量元素特征,庞吉组凝灰岩符合俯冲带区域岩浆岩特征。初步推断岩浆上涌过程中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随岩浆冷凝矿物按其结晶温度的高低先后同岩浆发生分离,导致凝灰岩组分出现差异性;
  (2)年代学研究表明,庞吉组顶部的凝灰岩样品中锆石的U-Pb年龄依次为70±1.1Ma,65±1.0Ma,64.2±1.2Ma,64±0.8Ma,对应国际地层表,应属于晚白垩世~早古新世地层;
  (3)古纬度的研究表明,西缅甸地块岩巽他地块西缘呈持续向北漂移,没有较大幅度的顺时针旋转。晚白垩世以来,西缅甸地块一直在沿巽他古陆的西南缘向北漂移,漂移期间受到新特提斯的俯冲,根据对前人火山岩年龄研究的统计及定年结果,西缅甸地块接受俯冲时间应该早于70Ma;
  综合来看,本文认为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壳就已经主动向东沿西缅甸地块发生俯冲,此时新特提斯洋俯冲时与西缅甸地块呈斜交,属于智利型洋陆俯冲,与形成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的马里亚纳型俯冲不同,两个盆地的构造形成过程不同。西缅甸地块晚白垩世的位置应该在现今位置以南,因向北漂移而受到新特提斯洋壳的俯冲。这次俯冲及后期印度板块的“软”、“硬”两次碰撞引起了盆地内广泛的岩浆活动,火山岩浆岛弧雏形出现,并在弧前盆地中北部沉积火山碎屑岩(主要是凝灰岩及凝灰质碎屑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