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胸椎管环形减压椎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
【6h】

胸椎管环形减压椎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一期后正中入路经椎弓根胸椎管360°环形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6年10月~2010年2月,本组共收治胸椎管狭窄的患者共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34~67岁(平均47.8±1.3岁)。三节段3例,双节段5例,单节段3例。4例为上胸椎(T1~T4)椎管狭窄,其中2例为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压迫脊髓,2例为OPLL合并脊髓后方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压迫脊髓;7例为中下胸椎(T5~T12)椎管狭窄,均为胸脊髓同时受前、后方因素压迫,其中4例为胸椎OLF合并胸椎OPLL,3例为胸椎OLF合并胸椎间盘突出(Thoracicdisc herniation,TDH)。均为双下肢不全瘫,均采用后正中入路经椎弓根胸椎管360°环形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从后路应用“揭盖”椎管后壁切除法,去除脊髓后方压迫;然后切除残留的关节突,沿椎弓根斜向内至椎体后壁两侧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变性的椎间盘,完成脊髓前方的减压,再行椎间cage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对于下肢功能评定采用Mann标准,术前Ⅲ级6例,Ⅳ级4例,Ⅴ级1例。脊髓功能评定采用截瘫指数,术前截瘫指数1分2例,2分5例,3分2例,4分1例。根据日本的JOA评分法评价术后疗效。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对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评定和JOA评分。
   结果:11例患者术后无一例症状加重,平均手术时间为150min,平均出血量为280ml。术中分离硬膜与骨化的后纵韧带时发生脑脊液漏2例,1例术后7天出现硬膜外血肿双下肢肌力明显下降,急诊清除血肿后好转,均无感染发生。术后11例患者脊髓功能不同程度提高,提高1级4例,提高2级5例,提高3级2例,术后改善率为100%。术后截瘫指数0分2例,1分6例,2分1例,3级1例。术后11例获得随访,经6个月~48个月随访,双下肢肌力均较术前明显好转,通常在4~8周后肌力开始恢复。术后下肢功能评定采用Mann标准:Ⅰ级8例,Ⅱ级2例,Ⅲ级1例,优良率90%。末次随访时截瘫指数0分10例,1分1例,2分0例。手术前评分及功能评定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一期行后正中入路经椎弓根胸椎管360°环形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安全可靠,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