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西省乡村性与乡村转型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6h】

江西省乡村性与乡村转型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 江西省乡村性评价及时空演化

3.1 研究区概况

3.2 江西省乡村性评价

3.3 江西省乡村性空间演化分析

4 江西省乡村性与乡村转型发展耦合关系

4.1 乡村转型发展特征判别

4.2 江西省乡村转型均衡发展判别结果分析

4.3 江西省乡村性与乡村转型均衡发展耦合关系

5 江西省乡村转型发展对策建议

5.1 加强政府宏观引导,促进乡村转型协调发展

5.2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5.3 深化城乡体制改革,构建乡村转型评估体系

5.4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耕地资源有效利用

5.5 加强农居点集聚整合,控制农居点无序扩张

5.6 多种经营综合发展,促进劳动力转移

6 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转型发展是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因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重组与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的转变。目前我国乡村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乡村性水平的评估和准确认识乡村转型发展的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将为乡村转型发展道路的探索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以江西省78个县(市)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遥感影像图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数据源,对2005年和2014年江西省乡村性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力学平衡模型分别判别2005年和2014年江西省乡村转型发展偏离度,最后探讨乡村性与乡村转型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
  结论显示:(1)2005年江西省乡村性在0.1367-0.8870之间,平均值为0.5427,2014年江西省乡村性在0.1262-0.7649之间,平均值为0.4693,2014年乡村性水平较2005年有明显下降。(2)2005年和2014年江西省乡村性在空间上呈现集聚态势,局部特征表现为:2005-2014年,江西省乡村性冷点区域和次冷点区域基本保持不变,次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出自南向北扩大的空间演变态势,热点区域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冷点区数量增加,次冷点区数量保持不变,次热点区数量亦有所增加,热点区数量有所减少。(3)2005年江西省乡村转型发展的偏离程度普遍较大,2014年江西省乡村转型发展呈现向均衡发展的态势。(4)乡村性RI与乡村转型发展各主控因子以及极径之间有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解决乡村转型发展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与土地协调发展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