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德现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以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为例
【6h】

中德现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以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

1、对培养“科学素养”目标的研究

2、对学习“科学教育”内容的研究

3、对运用“科学探究”方法的研究

4、对中国课标的总体特点及创新的研究

5、对中国《标准》中的缺陷与不足

(二)德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究

(三)外国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四)创新之处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德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程回顾

一、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程回顾

二、德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程回顾

第二章 中国与北威州课程标准基本框架的比较研究

一、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基本框架

二、北威州自然与科学常识课程标准基本框架

三、分析比较

(一)两国指导思想不一,体现人才培养方向的差异

(二)两国课标框架大体相似,贯穿“科学主题”统整课程

第三章 中国与北威州课程基本理念的分析比较

一、有关两国基本理念的分析梳理

二、有关两国基本理念的比较研究

1、社会背景不同,导致理念实施基础各有侧重

2、围绕科学的四个层面,培养科学态度和意识

3、强调科学探究的精神,主动联系社会生活

第四章 中国与北威州课程目标的分析比较

一、有关两国课程目标的分析梳理

二、有关两国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

(一)宏观总目标都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微观具体目标遵循两国所需人才的差异性,切实可操作

第五章 中国与北威州课程内容的分析比较

一、中国与北威州课物质和物理科学领域内容标准的比较研究

(一)物质与物理科学领域内容梳理

(二)比较分析

二、中国与北威州内容标准生命科学领域的比较研究

(一)生命科学领域内容梳理

(二)比较分析

三、中国与北威州内容标准地球科学领域的比较研究

(一)地球科学领域内容梳理

(二)比较分析

四、中国与北威州内容标准技术领域的比较研究

(一)技术领域内容梳理

(二)比较分析

第六章 中国与北威州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的比较分析

一、中国与北威州实施建议内容的比较研究

(一)有关两国实施建议内容梳理

(二)比较分析

二、中国与北威州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比较分析

(一)有关两国评价建议的内容梳理

(二)比较分析

第七章 北威州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一、科学课列入核心课程范围,贯穿小学学习始末

二、优化科学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内容的衔接

三、培养基础性的关键技能,加强个性化创新教育

四、课程实施评价部分增加“应用示例”,更加直观准确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以及国际地位。德国历史上一些科学教育创新,催生了科技。中国与德国文化相差较大,在近几十年的文化发展中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发展对国家综合能力的巨大影响,德国高质量的科学教育也引起一些课程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然而,对中德两国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少之又少,因此,对中德两国现行的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标准进行研究确是必要并有意义的。
  本文对中德两国小学的自然科学课程标准的研究背景及历史进程做一些简洁的梳理,从中分析总结出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发展演进的影响因素及特点的差异性,得出如下结论:
  课程基本理念方面,两国稍有分别但大致相似,体现在两国因社会背景不同,导致理念实施基础各有侧重。但围绕科学的四个层面,培养科学态度与强调科学探究的精神、主动联系社会生活的问题上,两国的理念大致相同。
  课程目标方面,两国课标宏观总目标都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课标更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而中国的课标则较为重视系统知识的学习,两国都不约而同的认为科学知识应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课程内容方面,两国都涉及物质、地球、生命、科学技术四大领域的内容。但对每个年龄阶段该的学习内容划分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的内容划分更为细致,条目具体,而北威州更为概括,常以主题形式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内容。
  课程实施建议及评价方面,中国将其单独列出,从教材编制者、教师、学校三大方面分别列举不同实施建议与评价,比较有针对性且内容详实。北威州则主要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评价建议,列举“应用示例”具体教学、实际操作方法和要求。
  比较发现,中德两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异同。对于这些共性与差异性的研究,将逐步完善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并带来如下启示:科学课列入核心课程范围,贯穿小学学习始末;优化科学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内容的衔接;培养基础性的关键技能,加强个性化创新教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