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塑料包装材料中化学物向脂肪类食品的迁移研究
【6h】

塑料包装材料中化学物向脂肪类食品的迁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国内研究现状

1.2.1我国相关法规

1.2.2国内迁移研究

1.3国外研究现状

1.3.1欧盟和美国相关法规

1.3.2迁移试验研究

1.3.3迁移模型研究

1.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理论

2.1迁移物在聚合物中的扩散机理

2.1.1 Fick扩散理论

2.1.2自由体积理论

2.2迁移解析模型及影响迁移的重要参数

2.2.1单层扩散数学模型

2.2.2影响迁移的重要参数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3.1聚乙烯薄膜及其抗氧剂的分析

3.1.1聚乙烯薄膜

3.1.2常用的抗氧剂

3.2试剂与仪器

3.2.1化学试剂

3.2.2实验仪器

3.3实验方法

3.3.1色谱分离条件

3.3.2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3.4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3.4.2定性、定量分析

3.4.3方法的精密度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实验

4.1试剂与仪器

4.1.1化学试剂

4.1.2实验仪器

4.2实验方法

4.2.1迁移单元的制备

4.2.2浸泡后食品模拟液的预处理

4.2.3样品初始浓度的测定

4.2.4色谱分离条件

4.3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测试条件的确定

4.3.2实验回收率分析

4.3.3迁移物总量的测定结果

4.3.4分配系数的实验值

4.3.5扩散系数的实验值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抗氧剂在食品模拟物中的稳定性

5.1试剂与仪器

5.1.1实验试剂

5.1.2实验仪器

5.2实验方法

5.2.1抗氧剂1076

5.2.2抗氧剂168

5.3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测定条件的确定

5.3.2数据分析与讨论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6.2创新点

6.3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塑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在食品包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塑料内常含有残留单体、添加剂、低聚体、加工助剂等化学物,在其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可能发生迁移而污染食品,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由于大部分的迁移物具有亲脂性,迁移发生最厉害的情形通常出现在脂肪食品与包装材料的接触过程中。因此很有必要探讨迁移物在脂肪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中抗氧剂1076和168向脂肪类食品模拟物的迁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了20℃、30℃和40℃下抗氧剂从薄膜迁移进入正己烷、异辛烷和95%乙醇水溶液中的量。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讨论了不同温度和不同食品模拟物的选择对抗氧剂迁移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迁移总量、分配系数和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决定了迁移的动力学过程及分配平衡,温度越高,迁移速率越快,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平衡时进入模拟物的抗氧剂迁移量越大。抗氧剂向正己烷和异辛烷中的迁移明显要快于向95%乙醇中的迁移。比较了由无限包装-无限食品的简易模型、有限包装-无限食品的简易模型及有限包装一有限食品的简易模型计算得到的短时间内抗氧剂的扩散系数值。结果表明:由有限包装-有限食品的简易模型计算得到的扩散系数值介于无限包装-无限食品的简易模型和有限包装-无限食品的简易模型计算得到的扩散系数值之间,有限包装-有限食品的简易模型较接近于真实迁移情形。 通过测定抗氧剂1076和168在正己烷、异辛烷和95%乙醇水溶液中的回收率,分析了抗氧剂的稳定性,讨论了时间、温度和不同模拟物的选择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抗氧剂在正己烷和异辛烷中均有较好的稳定性,而抗氧剂168在95%乙醇中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