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
【6h】

“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以基督教传教士为研究对象,探讨传教士对辛亥革命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关于辛亥革命,传教士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史料,包括教会期刊文章、传教士书信、日记、差会报告,最重要的是传教士在1912-1914年间关于辛亥革命的一批著作。这些资料对于研究辛亥革命是非常珍贵的,在学术研究中还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试图利用传教士所留下的资料,探讨传教士在革命前对中国局势的认识、在革命中的所见所闻、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与思考及其产生的影响。本文利用并翻译了大量关于辛亥革命的英文文献,其大部分为国内首次翻译。
   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简述了基督教晚清在华传教事业,传教士除了直接布道外,所兴办的教育、医疗、慈善、文字出版事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1911年前传教士对中国的认识,重点在晚清新政时期传教士对中国局势的认识。传教士最初来华,看到的是保守、异教的中国文明,中国虽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政策,传教士对中国的印象在19世纪始终是消极大于积极。在新政时期,传教士对中国局势的看法是动态的,在义和团运动之后,传教士不相信清廷的改革,到新政的举措逐渐推行,传教士逐步地认同和同情改革活动。同时,部分传教士也看到在世界的民主潮流之中,中国的专制统治不可能持久下去。正是在这一时期,传教士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看法趋向积极。
   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别就传教士眼中的革命、传教士对革命的分析和诠释做了论述。第三、四两章论述了传教士在武汉、西安、南京、上海、成都、天津、昆明等地革命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总体来说在1911年的革命中,传教士受到来自交战双方的保护,绝大多数传教士没有遇到危险。很多时候传教士成了最可信任的人、最受尊重的人。在发生战斗的地方,传教士救死扶伤、救助弱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对他们的看法。传教士感受到来自各个阶层的友好,均使他们对革命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第五章着重分析传教士对革命的认识与思考。在传教士看来,中国革命的特征有三个,即完成快速、平和、不排外。传教士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也有不同的看法,大部分认为是革命,也有少数人认为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进化。传教士虽对共和制度是否适合中国有不同的意见,但对中国的未来普遍持乐观的态度。传教士看到中国从专制向民主转变中的困难,同时对共和体制在中国的发展报以希望。传教士在分析革命之时,多侧重基督教的作用,如对革命原因和基督教对中国未来的重要性的分析。传教士在探讨革命意义时,不仅看重对中国的意义,更注重中国革命对亚洲和世界的意义。这正是传教士看待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二次革命和一战的爆发,传教士对中国政治的关注减少,但对中国的未来仍持有信心。
   第六章论述传教士这一时期塑造的中国形象及其影响,重点分析的是美国传教士对美国的影响。1900年后中国自身的变化及传教事业侧重点的变化都使得传教士倾向塑造一个更为积极的中国形象。从晚清新政时期开始,传教士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看法是趋向积极乐观的,辛亥革命的发生更加强了这一积极的趋势。在传教士看来,中国是觉醒的、进步的。传教士在这一时期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积极看法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美国人,而且对整个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中国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