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透过《洛丽塔》看纳博科夫的“反弗洛伊德倾向”
【6h】

透过《洛丽塔》看纳博科夫的“反弗洛伊德倾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纳博科夫“反弗洛伊德倾向”的伪命题性

第一节通常所谓的“纳博科夫的反弗洛伊德倾向”

第二节纳博科夫“反弗洛伊德倾向”的伪命题本质

一、纳博科夫的虚构观

二、游戏者身份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三、对文体策略的追求

本章小结

第二章从文本建构中看纳博科夫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借用

第一节文本建构的开端

第二节文本建构的第一部分

一、对弗洛伊德泛性论的借用

二、对弗洛伊德“恋母情结”理论的借用和改写

三、对弗洛伊德童年创伤论的借用

四、对弗洛伊德案例研究和心理治疗的借用和改写

第三节文本建构的第二部分——对弗洛伊德人格结构“本我”、“自我”理论的借用和改写

第四节文本建构的第三部分——对恋童的权力关系的借用和改写

第五节文本建构的第四部分——对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超我”理论的借用和改写

本章小结

第三章通过欲望把握存在

第一节欲望的去乱伦化

一、语言的着意经营

二、对洛丽塔身体书写的处理

第二节把握作为时间之躯的洛丽塔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将聚焦于《洛丽塔》文本中表面流露出的“反弗洛伊德倾向”,力图从《洛丽塔》的结构入手,深度解析“反弗洛伊德倾向”的本质内涵。“反弗洛伊德”只是纳博科夫的一种用以结构全篇的文本策略,而这种策略的娴熟使用又是和纳博科夫独特的文学虚构观以及他的双重游戏者身份分不开的(蝴蝶研究者和象棋制谜人)。继而,笔者在论文中逐章节地研究了纳博科夫是如何施展这种结构策略的。最后发现纳博科夫通过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借用和变形来从根本上阐发自己对欲望的存在性解读。现代人通过欲望把握存在才是埋藏在“反弗洛伊德”表象下的深度意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