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唐五代文言小说中的佛道之争
【6h】

论唐五代文言小说中的佛道之争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在我国,佛、道乃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两个宗教。道教是中国本土最早的制度化宗教,东汉末年渐兴,南北朝逐渐

本文除绪论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

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第一节佛道小说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对象界定

第二章 唐五代佛道小说创作的宗教政治背景

第一节 佛道二教的兴起与其在唐五代的发展

一、道教的兴起与发展

二、佛教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佛道之争概况

一、佛道相争之肇端《老子化胡经》

二、“三武一宗”灭佛

第三节 佛道之争对唐五代佛道小说创作的激发

一、小说家的宗教徒身份

二、佛道之争对小说创作动机的激发

第三章佛道之争下的唐五代佛道小说

第一节 杜光庭道教小说中的佛道之争

一、杜光庭五种道教小说中“佛道相争”条目整理

二、杜光庭道教小说的“尊道贬佛”考论

第二节 《法苑珠林》“感应缘”中的佛道之争

一、《法苑珠林》“感应缘”中“佛道相争”条目整理

二、释道世对“感应缘”故事“扬佛抑道”的改削

第三节 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佛道之争

一、《酉阳杂俎》中佛道关系条目整理

二、《酉阳杂俎》从纯宗教徒创作到文士作品的过渡

第四节 其他唐五代文士文言小说中的佛道之争略述

第四章 佛道之争对唐五代佛道小说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佛道相争”类故事叙述范型

一、直接交锋型

二、侧面斗争型

第二节 唐五代佛道小说的特点

一、对魏晋小说“实录”创作观的继承

二、“入冥”和“遇仙”题材的不同选取倾向

三、小说中僧道形象的“正邪”分化

结 语

参 考 文 献

附录:

致 谢 辞

展开▼

摘要

在我国,佛、道乃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两个宗教。道教是中国本土最早的制度化宗教,东汉末年渐兴,南北朝逐渐完善,至唐时更成为“国教”;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兴盛于魏晋,唐时的寺院僧尼亦遍布四方国境。佛、道二教的昌明,为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繁荣提供了沃土,特别是不离鬼神怪异的“志怪”一脉,从魏晋至唐五代,硕果颇丰,蔚为大观。佛、道对文人及其作品的影响,常是交织出现,但不应忽视,二教在相互吸收、融合之时,因其发展的实际利益,教团间还是争斗更多,特别是在唐代统治者“重道抑佛”的宗教政策影响下,唐代佛道之争异常激烈,此状况亦被小说反映出来,而这一部分“佛道相争”类小说有自己的叙事范型及特色。 本文除绪论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佛道小说概念及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在古代,小说概念含混,不能纯粹以今人标准加以准绳,本篇将采用广义小说概念;而唐五代文言小说中关涉佛、道内容的作品甚多,散见各处,本篇既聚焦于佛道之“争”,则研究对象应为狭义佛道小说,其中,本文特重具代表性的宗教徒之作。 第二章:政治旋涡与佛道之争,因佛、道沉浮总受限于政治势力,本章旨在理清政治势力影响下,佛、道二教的发展脉络,明晰佛、道二教间的纷争概况,主要从《老子化胡经》入手,并关注“三武一宗”灭佛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佛、道的纠葛。在此基础上,探讨佛道小说作者的宗教身份及佛道相争对唐五代佛道小说创作的激发,弄清“佛道相争”类小说发生的宗教背景。 第三章:佛道之争下的唐五代佛道小说,以小说文本为出发点,选取杜光庭道教小说五部、《法苑珠林》之“感应缘”部及段成式《酉阳杂俎》为研究对象,甄别、整理其中的“佛道相争”类小说,旨在从影响最大的宗教徒及其作品入手,兼顾佛、道二教,以较全面的视角来关照唐五代小说中二教相争的情况。 第四章:佛道之争对唐五代佛道小说创作的影响,在小说文本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深入研究“佛道相争”类小说的叙述范型及特点。本文将“佛道相争”类小说分为“直接斗争型”与“侧面斗争型”两种不同的叙述范型,并探讨佛道之争对唐五代佛道小说创作观念、故事题材选取、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刘蕗;

  •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古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章才;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艺术理论;小说;
  • 关键词

    唐五代; 文言小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