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的Meta分析及回顾性研究
【6h】

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的Meta分析及回顾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检索方法及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1.4 发表偏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研究质量评价结果

2.4 数据分析结果

第二部分 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回顾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治疗方法

1.4 评价标准

1.5随访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远期疗效

2.2全组OS影响因素分析

2.3 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2.4 不良反应

讨论

1 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的优势

2 Meta分析结果讨论

3 回顾性研究结果讨论

3.1 疗效分析

3.2 因素分析

3.3 毒副反应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1.通过Meta分析对比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与同期放化疗两种治疗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
  2.对我院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治疗模式下的近、远期疗效及治疗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了解此治疗模式优势、不足之处,探讨其临床可行性。
  方法:
  1.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数据库,同时辅佐其他检索途径,搜集近15年有关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与同期放化疗治模式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参考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统计学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
  2.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治的52例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模式均为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放疗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治疗结束后按照RECIST1.1标准进行评估疗效,毒副反应按照WHO毒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观察患者的治疗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病情进展(PD)、1、2、3、5年总生存率(OS)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1.Meta分析结果显示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0,95%CI:0.96~1.77,P=0.10);远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1,95%CI:0.97~2.43,P=0.07)、(OR=1.34,95%CI:1.00~1.79,P=0.05),3年生存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OR=1.43,95%CI:1.02~2.01,P=0.04);Ⅲ~Ⅳ级毒副反应: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6,95%CI:1.06~3.62,P=0.03)、(OR=1.84,95%CI:1.24~2.74,P=0.002);放射性肺炎、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1,95%CI:0.62~2.77,P=0.48)、(OR=1.46,95%CI:0.82~2.59,P=0.19)。
  2.我院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1、2、3及5年OS分别为80.8%、50.8%、38.0%及9.5%。总反应率为86.5%。3-4级不良反应发中,白细胞降低者占32.7%;血小板下降2%;血红蛋白降占2%,恶心、呕吐者占5.8%;放射性食管炎占5.8%,放射性肺炎占13.5%。
  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虽Ⅲ~Ⅳ级毒性反应稍增多,但3年生存率疗效较同期放化疗提高,我院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诱导化疗后同期放化疗毒性反应可接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此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明确,远期疗效可观,但仍需开展大样本临床试验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