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6h】

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盈余管理的测度研究综述

(二)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论文框架

第二章 理论分析

一、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信号传递理论

二、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一)盈余管理定义及动机

(二)盈余管理识别方法

三、注册会计师识别盈余管理理论分析

(一)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会考虑盈余管理

(二)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关系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样本与数据

三、研究方法和模型选择

(一)盈余管理的衡量

(二)模型选择

第四章 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特征统计性分析

(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内容分析

(三)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多元回归分析

(一)自变量相关性检验

(二)多元回归模型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本文结论

一、结论

二、本文贡献

三、本文局限性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盈余管理从70年代以来一直是实证会计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与其仅有一墙之隔的欺诈在现实世界的持续存在也对此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现实意义。二者的差别在于上市公司是否遵守了会计准则和制度,也就是说盈余管理是遵守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但是作为管理层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方法进行财务报告干预的行为,盈余管理的目的是误导利益相关者和或影响契约,因此降低了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也影响了财务报告的中立性运作,有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公允,造成了信息失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因此,其迫切需要具有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注册会计师为其识别出盈余管理,以保证财务报告的中立运作。以确保其决策不被管理层出具的冠冕堂皇的会计报告所误导。 然而事实上,与安然一起倒塌的还有安达信—这个曾经的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一份子。在中国,中天勤最终也还是掉入了“银广夏陷阱”。所有这些层出不穷的审计失败都在打击着人们对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的信心。人们开始怀疑其独立性,而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真的具有价值也颇有微词。这对以对财务报告提供合理保证为己任的审计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随着环境的改变,证券市场的健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规范的更加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审计的作用正在增强。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本文将通过以当年的资产收益率(ROA)修正的横截面琼斯模型来测度盈余管理,并引入控制变量构造回归审计意见的模型,来证明审计是否发挥了作用,特别在能否识别出盈余管理行为这一问题上是否发挥了作用。 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介绍前人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盈余管理测度和审计意见能否识别出盈余管理两方面的研究。以及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分析。在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上,对审计意见和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阐述。介绍了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以及识别手段等问题。着重对注册会计师识别盈余管理进行理论分析,指出识别盈余管理是其基本职能,以及通过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来识别出盈余管理。 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首先提出了四个研究假设,分别为注册会计师能在一定程度识别出盈余管理,异常应计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正相关关系,异常应计的大小会导致被出具不同类型的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异常应计的大小会导致出具不同原因的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第二介绍了数据来源和研究设计,包括盈余管理的测量以及控制变量的选择、回归模型的建立。 第四部分为研究结果。包括描述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证实了第三部分提出的四大假设。这说明注册会计师能识别出盈余管理,且一般通过发表无法表示意见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来揭示出盈余管理,在关注方面,一般会出具因持续经营能力类的非标,而一般不会采用重大不确定类非标来揭示盈余管理。 第五部分为本文结论,以及本文的贡献和研究局限。 本文的贡献在于首先在于对盈余管理的测量,即采用过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当年的业绩即资产收益率(ROA)来修正横截面琼斯模型。这在国内研究并未有过多采用。第二按照程度和原因两个角度对非标进行分组检验。特别是在原因这一维度,是作者在借鉴前人以及对年报的逐张分析、归纳总结得到,是第一手的资料。而对这两个层面的深入分析有利于了解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关注的程度和关注的重点。 本文的研究局限一是未对样本进行行业分类,可能造成有些变量解释能力不强。二是在本文作者动笔之前07年报未披露完全,因此采用的是06年的数据,该年数据正处于新旧准则过渡期,可能未必有很好的代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