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汉源县城震害分布与场地反应分析

摘要

针对汶川地震中汉源县城的高烈度异常现象,从场地反应的角度解释了震害分布特点.通过对汉源老县城汶川地震震害科学考察,绘制了等震线,并在震害严重区域布置了5个控制性工程地质钻孔,揭示了各钻孔地层分布,测试土层剪切波速和代表性土样的动力学参数.以九襄台和乌斯河台汶川地震强震记录为输入,计算得到5个钻孔剖面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及其反应谱,并与汉源县当时的抗震设防水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时,严重破坏区震害程度达到了Ⅷ度,基本覆盖老县城,且距背后山较近处的震害远比流沙河附近震害严重;严重破坏区域地层上部有较厚的软弱地层分布,其中靠近背后山的钻孔较深,放大倍数偏大,地表地震加速度峰值达到了Ⅷ度,地震反应加速度反应谱远超过中震设防标准,甚至超过了大震的设防水准;而靠近流沙河的钻孔场地较浅,场地地表加速度放大倍数相对较小,实际地震反应也远超中震设防水平,基本都达到了大震的设防水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