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八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正常儿童数学认知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

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正常儿童数学认知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采用数学任务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7~12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正常儿童数学认知发展的比较研究,探讨其特征及神经机制. 方法:ADHD组72例,正常对照组88名,按小学低中高年级,各分三组(7~8岁、9~10岁、11~12岁).ERP采用20以内计算答案判断任务,进行Fz导联N1、P2、N2成分波幅与潜伏期的比较分析. 结果:1、纵向比较(三年龄组间):正常组N1、P2及N2波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H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HD及正常组潜伏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横向比较(ADHD与正常儿童间):ADHD组N1波幅均高于正常组,9~10岁P2、N2波幅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HD潜伏期均长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任务间比较(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判断):ADHD及正常组波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1~12岁正常组错误答案潜伏期长于正确答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DHD数学ERP成分发展趋势异于正常儿童,与额叶发育不良密切相关.不同年龄ADHD认知受损特征不同,低中年级以反应抑制功能损害为主,中高年级以冲突监测功能受损比较突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