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七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出土文献与黄河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古代儒者关于牺尊、象尊形制的诠释与争辩——兼论中国古代儒者研经方法之得失及鉴借

中国古代儒者关于牺尊、象尊形制的诠释与争辩——兼论中国古代儒者研经方法之得失及鉴借

摘要

大致于先秦秦汉时期成书的若干儒家文献记载,中国先秦时期铸造有牺尊、象尊两种器具,然未详载其形制,导致后世学者围绕此问题而解释多有歧异,争论激烈纷纭.两汉魏晋时期的儒者毛氏、郑众、郑玄、阮谌等,分别对牺尊、象尊的形制作出了不同的诠释.不过,上述诠释主要建立在推测、臆想基础之上,与考古发现的牺尊、象尊形制不符.三国曹魏儒者王肃据发现先秦古物认为,牺尊、象尊是指铸造成牛、象之形,凿空其背部,用来盛酒、水的容器.后世儒者对上述说法,或无所适从,或不妄加裁断,或遵循某家之说,对异说加以驳斥,或兼采并收,择善而从,或不拘泥前儒成说,在借鉴前儒成说的基础上,另创新说.历代儒者在诠释此问题时创立、使用的研究方法及风气,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皆值得后人传承、鉴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