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简述

摘要

大陆碰撞是板块划分的4种边界之一,板块演化6个阶段之二,超大陆聚合的必由之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研究涉及多个学科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在成矿动力学模式和物理、化学基本原理条件下构建成矿动力体系,对比三类四种成矿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规律及其与岛弧等其它构造环境同类矿床之间应有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寻找壳幔内容为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证据,建立成矿模型(侯增谦等,2001;唐仁鲤等,1995).大陆碰撞是四种类型的板块边界之一,包括了板块演化Wilson旋回六个阶段中的最后两个。大陆碰撞三阶段演化过程产生的主碰撞陆陆汇聚环境、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和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是大陆碰撞带成矿系统和大型矿床的主要成矿构造背景。对应于三段式碰撞而在深部出现的俯冲板片断离、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拆沉过程,是导致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异常热能驱动力。伴随大陆碰撞过程而产生的不同尺度的高热流、不同起源的富金属流体流、不同级次的走滑-剪切-拆离-推覆构造系统和张性裂隙系统,是成矿系统和大型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郑永飞等,2013)。(3)建立于经典板块构造理论基础上的成矿理论日臻成熟,构建大陆动力学体系,关注壳幔相互作用与成矿地质过程以及物质-能量交换与成矿物质聚散问题,深层次上揭示成矿系统和大型矿床的发育机制;矿床学家引入“超大陆旋回”概念研究区域成矿,研究超大陆旋回性地裂解(地幔柱或角动量引起)与聚合(增生或碰撞引起)过程中的成矿作用,更为科学地阐明大型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认识大陆碰撞造山带深部物理化学差异、俯冲地壳性质与碰撞后岩浆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对不同造山带与大陆深俯冲/超高压变质有关的部分熔融乃至岩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碰撞后阶段大陆构造演化的基本规律(陈衍景,1996;许志琴等,2006)。(4)建立了造山带尺度、地体尺度和矿床尺度的碰撞造山成矿模式(CMF模式);在全球构造一成矿模式图中增补了碰撞造山带,修正了国际矿床权威提出的全球构造一成矿模式;确定碰撞造山带大规模成矿滞后洋盆闭合约50Ma,成矿作用演化具有定向的三阶段性,初步揭示了碰撞造山体制与其他构造背景形成的同类矿床之间的差别及其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