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 >PPH术并发肠黏膜下血肿两例临床报道及防治体会

PPH术并发肠黏膜下血肿两例临床报道及防治体会

摘要

PPH术后出血是此术式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出血方式分为显性出血、隐性出血(直肠黏膜下血肿)两种,以前者居多,后者少见但却凶险.术中预防、术后早期发现、及时制止是最佳防治措施.rn 手术过程中,最易造成黏膜下血肿形成是在进行荷包缝合的时候和切割吻合过程中。当发现吻合口上方有血肿时,在距吻合口上方1-2 cm处血肿形成的位置,与吻合口平行缝扎黏膜连带黏膜下浅肌层1针,缝扎的宽窄视血肿的宽度而定,如血肿向上方延伸较高,还可以在第一针的上方1cm处再如此缝扎一针。这样可起到压迫血肿和阻断血管出血的作用,防止血肿扩大。rn 早期发现: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有相当一部分PPH手术的患者,术后诉小腹胀痛不适或疼痛感,但正常情况下这种症状在术后0.5-1小时后逐渐缓解,且无压痛和反跳痛。而本案第一例唐姓男患者,术后呈进行性加重的腹痛,强迫右侧卧位,稍后有压痛和反跳痛,后期血压和血色素不断下降,由此可判断有失血现象,晚期则出现休克危象。第二例黄姓女患者,主要表现为频繁的便意感而排解不出,小腹坠胀,矢气不通,且口服泻药或开塞露纳肛无效,由此可判断非大便储留引起的肠梗阻现象。rn 早期诊断:直肠指诊是最简单和直接的诊断方法,通过指诊可直接扪到血肿,明确诊断,便于早期采取措施。腹部B超也可协助诊断,但早期灵敏度不是太高。CT扫描是较准确的诊断依据,可判断血肿的位置和大小。血压和血常规变化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rn 治疗:只要做到了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治疗就相对容易一些,即行血肿切开淤血清除引流术。术后视情况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血常规变化。局部换药注意腔内清洁和引流情况,肠壁不能遗留感染死腔,否则后果也堪严重。出院后随访1-3个月左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