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3年中医肛肠学术年会 >浅析苗医理论及其对大肠癌的认识

浅析苗医理论及其对大肠癌的认识

摘要

苗族是一个具有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苗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中的一块瑰宝,疗效好,在民间广为流传应用,救治了很多黎民百姓.苗族医药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及无数代人的实践积累和潜心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理论体系较为完善的独立学科.在此,作者简单概述苗族医药的理论体系并就其对大肠癌的认识进行浅析,以利于苗族医药在对大肠癌的诊治、推广应用和现代化发展.大肠癌患者常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腹胀、大便变形或性状的改变:呈黏液状或脓血便,晚期转移者可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等恶病质状况。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苗医的“龟症”,“红、白痢”,“气、血、水、火四大弱证”等范畴。苗医遣方用药比较灵活、简练,常“一方一病”,“一方一药”。在苗族民间流传有大量“简、便、廉、验”的单方,还有“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说。苗医除善用单味药物治病外,对复杂的疾病,也进行科学的组方,但依然注重简要实用,一个经方,常不超过十位药物。苗医在组方时“严分主辅、主次分明”。一个组方中,常包含有主药、辅(副)药。苗医将主药称之为“母药”,苗语中称“阿奶嘎”、“阿朋”,是根据疾病的主要症状按照苗族医理所选用的,一般只有一味;方中的其他辅药被称之为“子药”,是根据疾病的次要症状按照苗族医理所选用的对疾病起到一定治疗作用或协助、增强主药发挥更大功效的药物,可以是一味或多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