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3年全国民族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喜洲再研究——从《祖荫下》到《地域的等级》

喜洲再研究——从《祖荫下》到《地域的等级》

摘要

再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喜洲再研究为中心,通过对许烺光的《祖荫下》和梁永佳《地域的等级》两本书中对喜洲的研究为例,来解读人类学再研究的意义.同时,在再研究过程中,由于调查者研究视角的差异会对同一文化事项有不同的解读,研究者如何以文化持有者的逻辑来阐释其研究对象是人类学研究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人类学研究中,再研究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兰林友对人类学再研究的定义是:"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首先,再研究可以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尤其是对于前人所描述的"事实"的"再观察"。再研究并不是以质疑前人的研究为目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新的诊释,即"不能只限于以今日的知识批评、昨日的知识,而是在新知识的基础上提供再诊释'。笔者认为这才是再研究最重要的意义所在。"人类学的再研究实践表明,同样内容的田野资料,可能因时代、理论、视角、年龄、性别、地位、身份、民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导致对某一民族文化图景的截然不同的建构。"对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就是许多学者对大理地区"绕三灵"的再研究中体现的研究视角差异,笔者通过分析两位学者,对同样事件所进行差异性解读来看再研究中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笔者认为这可以为人类学者在做再研究时提供一些思考。通过这两篇文章,要反思的是在做人类学调查的时候,该如何来表述调查对象。"对当下'绕三灵'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在于如何将当地经常参与者的意愿、感受和所思所想放在研究的第一位,从文化持有者的第一级解释和研究者参与观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人手,努力按文化持有者的经验和文化逻辑来再现'绕三灵'的含义"。这不只是针对"绕三灵"的研究而言,对于今后的研究及再研究也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