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北长山岛山后村山体滑坡成因机制及发展趋势

北长山岛山后村山体滑坡成因机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山后村山体滑坡位于长岛县北长山岛东南部山后村附近,因开山采石造成山体陡立形成临空危险面,自身重力和暴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表层岩体沿下伏千枚岩顶面产生滑动.通过采用探地雷达、位移传感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建立的山体滑坡监测及预警系统数据,探讨山后村山体滑坡的成因机制,掌握其发展趋势并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rn 北长山岛主要由石英岩砂、板岩和千枚岩组成.山后村滑坡为岩质斜坡,斜坡的变形破坏受岩体结构控制.探地雷达结果显示,山体内垂直节理和裂隙发育,特别是层状千枚岩较为发育,成为导致滑坡发生的主要内在因素.该滑坡整体宽度约320 m,平均高度80 m,以千枚岩层为滑动面,形成3个滑坡区.主滑坡位于最北端,宽约70 m,高90 m,坡度为80.,2012年之前历史垂向滑动3.5 m,水平滑动约4.0 m.顶部岩体开裂,发育3组呈拉开状的平行于滑动面的主裂缝,最大拉开宽度达2.5 m.rn 开山采石活动使得岩体下部失去支撑,而滑动面坡度达70°以上,上部岩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极易滑动.开裂的岩体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不但软化滑动面增加容重而且产生静、动水压力和浮拖力,下滑力增大,抗滑力减弱,当下滑力大于抗滑力时产生滑动.滑动体沿千枚岩顶面产生滑动,岩体拉开,地表水渗入,产生动静水压力推动滑动体滑动.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7月之前,滑坡处于未滑动状态.进入雨季以来,该滑坡累计滑动最大距离超过16 cm.其中,7月8日-12日平均降雨量190.0 mm,导致滑坡滑动5-8 cm;7月19日降雨量48.3 mm,滑动1.1 cm;22日-23日,降雨量超过128.5 mm,滑动5-7 cm.滑坡滑动距离与当地的降雨量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即正常条件下,山后村滑坡处于滑动的临界状态,在暴雨等极端条件下处于滑动状态,属于无雨不滑、小雨小滑、大雨大滑,直至结束的状态.rn 综上所述,北长山岛山后村山体滑坡属于极不稳定的滑坡体,内部节理和裂隙及千枚岩层的存在是滑坡的主要内在因素,而人为采石和暴雨等极端条件是导致滑坡发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