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运动员肩胛骨动力学异常的康复策略研究

运动员肩胛骨动力学异常的康复策略研究

摘要

目的:肩胛骨动力学异常表现为静止时肩胛骨位置和(或)运动时肩胛骨轨迹异常.肩部损伤在投掷、排球、游泳等上肢过顶项目运动员中发病率较高,极大地影响了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而肩胛骨动力学异常是发生肩伤的重要风险因素.临床实践发现,肩胛骨动力学异常往往合并存在颈前伸的异常姿势引起颈肩肌肉功能失衡,因此,纠正肩胛骨动力学不仅与肩胛骨肌肉如斜方肌、前锯肌有关,颈部稳定肌的调整也很关键.本研究筛选存在肩痛问题的上肢过顶项目的运动员,进行肩胛骨动力学的评估,分析肩胛骨动力学异常的运动员的肩胛带肌群的激活模式,分组应用颈椎稳定性训练和肩胛骨稳定性训练的方法进行干预,从而为肩胛骨动力学异常的运动员康复训练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策略,本研究是肩胛骨动力学异常康复系列研究之一. 方法:选取北京体育大学上肢过顶项目运动员存在肩部不适者20人,以肩功能障碍评分DASH问卷大于10%为纳入标准,经肩胛骨动力学评估全部存在肩胛骨动力学异常,随机分为实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进行7周的康复训练.E组进行颈椎稳定性训练(包括颈深屈肌和颈椎本体感觉训练),C组进行肩胛带力量训练.根据特定8个肩关节功能动作(W、T、Y、SP动作、肩关节屈曲动作和肩关节后伸动作、俯卧下降动作和俯卧撑起动作)中斜方肌上束(UT)、斜方肌中束(MT)、斜方肌下束(LT)和前锯肌(SA)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观察肩胛带肌肉动员能力变化情况.测试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处理,E、C两组干预前后进行比较. 结果:①在肩关节的功能动作中,E组斜方肌上束动员能力显著下降(W动作P=0.02;肩关节后伸P=0.047),斜方肌中束动员能力显著提升(肩关节屈曲P=0.014;肩关节后伸P=0.018);斜方肌下束动员能力显著增强(肩关节屈曲P=0.018);前锯肌动员能力提升(SP动作P=0.021,肩关节屈曲P=0.014,肩关节后伸动作P<0.01).②C组斜方肌中束动员能力增加(T动作P=0.016;肩关节屈曲P=0.014);前锯肌动员能力提升(肩关节后伸P<0.01). 结论:1.颈椎稳定性训练和传统肩胛带力量训练对肩胛带肌肉动员能力均有改善作用,是纠正肩胛带动力异常的有效康复训练方法.2.颈椎稳定性训练重点在深部稳定肌的激活和本体感觉促进,与传统肩胛带力量训练相比,可以有效地抑制斜方肌上束肌纤维过度激活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