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摘要

兴蒙造山带(IMDOB)隶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经历了早古生代以来多期次大洋俯冲、地壳增生、多块体碰撞拼合、后造山垮塌拉张等阶段,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发展历史最长,构造-岩浆作用最复杂的一条巨型增生造山带,受到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广泛关注.利用锆石SHRIMP和LA-ICP-MS定年方法,获得了二连浩特东蛇绿混杂岩中的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年龄为353到345Ma,表明该套混杂岩为代表的洋壳形成于早石炭世;侵入其中的闪长玢岩脉的侵位年龄为314Ma,表明该套蛇绿混杂岩就位于晚石炭世之前。除了对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分析外,还对苏尼特左旗北白音乌拉地区的侵入于宝力格组火山岩中的花岗斑岩岩墙进行了定年分析,结果为287±1Ma;二连浩特北的花岗岩年龄为277±5Ma,显示侵位于早二叠世。结合近年发表的数据,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相继在北造山带的锡林浩特、西乌旗、苏尼特左旗,以及北部二连浩特以北、巴彦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均发现有330~300Ma晚石炭世的岩浆岩,峰值年龄在318Ma左右;而早二叠世期间的火山岩浆活动集中在298~271Ma,峰值年龄281Ma;这些岩浆活动分别与本项研究获得的宝力格组、大石寨组火山岩和花岗岩侵入体、花岗斑岩岩墙年龄范围一致,说明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具有区域性特征而并非局部发育,广泛分布于二连-贺根山蛇绿混杂带两侧的乌梁雅斯太大陆边缘和北造山带地区,与主要构造带延伸方向一致,呈北东向带状展布;时间上,晚古生代岩浆活动构成两阶段发育特征,区域上至少存在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两期重要的晚古生代岩浆事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