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05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大陆盆山地壳物质循环体系中的构造系统和岩石系统-以青藏高原为例

大陆盆山地壳物质循环体系中的构造系统和岩石系统-以青藏高原为例

摘要

青藏高原及邻区是探索大陆板内造山成盆机制的最佳基地,本文笔者基于该区的研究和前人的资料,于1992年提出大陆动力学层流构造假说,认为大陆基本构造样式是盆山体系,大陆板内造山成盆事件是叠加板块碰撞和洋陆转换之上的次级尺度的构造过程,受大陆下地壳层流作用控制.在盆地中央莫霍面受热点或地幔热柱影响显著上凸,地壳底部因底侵作用而发生壳幔反应和部分熔融,引起下地壳物质软化和流动.盆地幔隆区热流物质处于势能-重力失稳状态,低粘度物质沿着下地壳软层流向相邻造山带幔拗区,双向或多向热软化物质层流汇聚导致造山带地壳增厚,特别是造山带核部下地壳巨量增厚,热垫作用向上顶托中上地壳,诱发垂向主应力,导致热隆伸展,形成低角度伸展构造系统(如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和高角度伸展构造系统(如裂谷盆地、裂陷盆地、堑垒构造组合等).在挤压背景下盆山过渡带形成叠瓦状倾向腹陆式逆冲断层,盆山转换带形成共轭走滑断层.下地壳层流作用制约大陆盆山系统浅层物质运动.在盆山地壳物质循环体系中,从与热点或幔枝有关的盆地中央莫霍面上隆的部分熔融和强流变区开始,经造山带下地壳物聚增厚和韧性流动、上地壳热隆伸展和隆升剥蚀再到盆地接受沉积,出现深源岩浆岩、高温麻粒岩、(超)高压榴辉岩、高压麻粒岩、埃达克质岩浆岩、角闪岩相岩石、壳源岩浆岩、绿片岩相岩石、细粒沉积岩(常伴有火山岩)、粗粒沉积岩的有序组合,伴随进变质作用、退变质作用、无变质作用和埋藏变质作用.板内新生下地壳层流与其上、下圈层的作用形成顺层韧性剪切带,发育橄榄石糜棱岩、麻粒岩糜棱岩、长英质糜棱岩等.这种盆山一体化演化过程包含伸展与挤压构造体制的转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