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0年“长三角城乡统筹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FDI、产业特征与制造业地理集中——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FDI、产业特征与制造业地理集中——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

期间,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利用我国1999-2008年制造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产业特征与产业地理集中的关系。(1)就全国而言,产业区位基尼系数从1999年的0.219增加到了2004年的0.226,进而2008年达到了0.233,这意味着产业的平均集中度日益提高。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活动向发达地区集中的现象日益明显,这种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还将维持较长时间。就不同产业而言,自然资源型产业的集中度最高,但集中度的变化率最低,这意味着资源型产业的地理集中相对稳定,仍主要集中在原材料丰富的地区,不会发生大起大落的现象。高度地方化产业的地理集中度最低,这意味着这些产业的分布格局相对稳定和均衡,这些产业的发展具有天然的地方垄断性,而且相对来说,这些产业的发展都不需要高度密集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作为支撑,因此导致这些产业在全国都有分布,各地呈现较均衡发展的特点,其产业集中度较低。(2)在全部25个制造业数据样本回归中,FDI的进入几乎不会对产业地理集中产生作用,但是如果剔除了对FDI进入存在巨大封闭性的5个产业后的20个制造业产业数据样本中,一个产业中FDI比重的增加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如果根据外资比重进行产业细分后,外资对高外资比重产业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依然明显,而对低外资比重行业的作用不显著。另外,即使在高外资比重产业中,FDI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也不存在“倒U形”关系,这意味着,对于那些FDI比重较高的产业来说,FDI的进入依然会促进其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不会发生产业成熟后显现的先集中、后分散的过程。而在低外资比重产业中,只有当FDI比重超过一个临界值时,FDI对地理集中的正向促进作用才会显现。(3)不同产业根据其特征选择不同地区区位,可以提高配置效率,降低要素配置的区位成本,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但这种产业布局同时也加大了区际发展差距。地区差距的扩大有悖于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改革初衷,而且它还直接挑战社会稳定这一基本前提。从统计数据看,外国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007年,沿海地区吸引的FDI占整个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78.90%,而我国的一些制造业产业,特别是一些规模经济明显、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也高度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9》,2008年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前六位的地区依次是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天津、浙江。这些地区的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该行业总产值的80.7%,而包括了10个省份的整个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仅为2.7%。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产业集中与不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关系,将是当前亚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各省战略新兴产业的新一轮竞争中,产业集中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会更加凸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