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1中国农村经济论坛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摘要

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既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保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战略。制定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必须明确以科技为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根本手段,依靠科技实现粮食丰产;以耕地为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可靠基础,依靠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实现粮食稳产增产;以优势区域为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基地,依靠优势区域增产提升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能力。rn 因此,符合中国国情、粮食发展历史趋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是要“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面向国际市场调剂品种余缺”。其基本含义是:以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前提,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与人口增长速度相适应,与农业环境容纳能力相适应,保障国内粮食需求量的95%通过国内自己生产满足;全面保护耕地,提升农田质量,挖掘粮田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粮食生产潜力;倚重粮食优势区域,扶持优势产区和种粮大户,提高优势区域粮食产能;统筹国内外粮食市场和资源,实施粮食生产走出去战略,通过国际贸易适度调剂粮食丰歉和品种,以有效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为此,要实施三大战略。rn 粮食科技丰产战略。针对目前中国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未来需要倚重粮食丰产科技战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围绕发展现代粮食产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人才强农战略,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主要是:坚持走内涵式粮食发展道路,强化粮食科技支撑,加强粮食增产主要环节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广良种、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高产栽培技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及装备条件,提升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提高水资源、耕地、肥料等利用率,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切实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粮食储运、加工技术研发创新与成果应用,全面提升粮食储运、加工技术水平和效率效益。相应的战略措施:一是突出主要粮食品种,主要对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重点粮食品种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布局,提升主要品种的科技丰产能力。二是面向重点区域科技需求,着重围绕东北、黄淮海和长江流域等粮食核心产区的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科技丰产能力建设进行部署。三是统筹安排科技丰产能力建设,既考虑制约中国粮食增产的品种、土肥、节水和机械装备等增产要素,也考虑粮食储运、流通、加工等重点环节。rn 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指导方针,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推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坚守耕地18亿亩红线,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改善;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以建设促保护,探索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水平;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升粮田质量,提高粮食增产潜力。相应的战略措施:一是严格保护耕地。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立足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立足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生态和生产用地,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促进粮田可持续发展。三是提高耕地质量。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田质量;建设高标准粮田,提升粮田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系统监测。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提高耕地质量监测能力。rn 实施优势区域增产战略。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品种、注重调出能力、兼顾区域平衡的原则,确定优势粮食产区增产任务。重点扶持优势粮食产区,通过给予政策倾斜,调动优势产区粮农种粮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提高适应优势产区的粮食科技研发水平和科研成果应用水平,切实提升优势产区的粮食增产能力。相应的战略措施:一是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商品粮调出能力。综合考虑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集中连片和水资源等因素,从13个粮食主产省(区)选出680个县(市、区、场)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其粮食生产能力,巩固并提升在国家商品粮源中的核心地位。二是加强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提高区域自给能力。从晋、浙、闽、粤、桂、渝、贵、云、陕、甘、宁11个非粮食主产省(区、市)选出120个粮食生产大县(市、区),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增强区域粮食供给能力。三是适度开发粮食生产后备资源,加强国家粮食战略储备。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对宜农荒地优先安排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根据国内粮食供求状况,适时、适度进行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第四是建立过剩粮食的输出渠道。在生产扶持政策方面,一是要构建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财产补助制度以及农业巨灾风险分散转移制度等。二是要完善对粮食主产区的特殊扶持政策。探索粮食主销区支持粮食主产区的机制,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机制,平衡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在粮食贸易政策方面,要制定合理的关税结构特别是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的配额外关税,完善粮油进口关税管理办法,合理利用反补贴与反倾销措施,防止国外低价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建立合理的绿色壁垒,强化对转基因产品标识政策等。rn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也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