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2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3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483629篇;相关期刊213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全科护理、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七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相关文献由1027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军、李炳钻、王建嗣等。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3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3629 占比:99.91%

总计:484043篇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发文趋势图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研究学者

  • 孙军
  • 李炳钻
  • 王建嗣
  • 刘复奇
  • 李连永
  • 薛远亮
  • 李春晓
  • 蔡秀英
  • 陈长贤
  • 严亚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郝建宗; 王康; 冯晶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疼痛程度、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9年3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行矫形术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2组护理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生活质量(QLQ-C30评分)。结果护理干预3 d后,2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3 d、7 d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护理干预1,3,6个月后Harris评分、FMA评分、QLQ-C30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1,3个月后Harris评分、FMA评分、QLQ-C30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缓解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
    • 张苗苗
    •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DDH患儿中抽取70例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DDH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5例,DDH术后给予细节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体现在6个方面的差异:优良率、并发症、下肢运动功能、疼痛情况、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患儿照顾者(体现在3个方面的差异:对疼痛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负性情绪、满意度情况)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在护理干预对患儿产生影响方面,与对照组的优良率、总并发症相比,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更高,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的FMA评分、VAS评分、Harris评分、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的FMA评分、Harris评分均更高,VAS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显著性(P <0.05)。在护理干预对患儿照顾者产生影响方面,与对照组护理后患儿照顾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患儿照顾者的知晓率、护理满意度(体现在沟通能力、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态度、护理舒适性方面)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的SAS评分相比,观察组的SAS评分更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显著提高DDH术后患儿的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疼痛,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同时有助于改善患儿照顾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对术后疼痛护理的知识有所提升。
    • 吕斌
    • 摘要: 不正常的鸭子步王女士的女儿小果果13个月大,周岁时开始学走路,这么小的孩子,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一天,王女士突然感觉小果果走路的姿势有点怪,左右摇晃的幅度不一样,像是两条腿不一样长的鸭子。王女士带小果果去医院检查。接诊的骨外科朱诚义主任熟练地一摸髋关节,告诉她孩子的左侧髋关节脱位了,股骨头从髋臼脱出,所以左腿比右腿短,走路跛行。
    • 严凯
    • 摘要: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HFUS)检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安阳市妇幼保健院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疑似DDH患儿,均行HFUS、三维CT检查。分析HFUS、三维CT检查一致性、声像图表现及股骨头软骨及股骨头骨化核形态。结果:HFUS、三维CT诊断DDH一致性为83.33%,Kappa指数0.756,95%可信区间0.621~0.891,P0.05)。结论:HFUS对小儿DDH诊断价值良好,可作为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DDH股骨头软骨较小,但股骨头软骨变扁不明显,且股骨头骨化中心较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小,以左右径、上下径更为明显。
    • 李凯辉; 刘珊珊; 蔡铁良; 黎笑微
    • 摘要: 目的探讨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吸入七氟醚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手法复位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就诊的97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组(n=49)与D组(n=48)。G组在手法复位前采用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吸入七氟醚2 ml/次,补充剂量为七氟醚2 ml/次;D组采用三角肌注射氯胺酮4~5 mg/kg,补充剂量为氯胺酮0.5 mg/(kg·次)静脉滴注。分析与统计两组患儿麻醉前(T_(1))、手术开始前(T_(2))、术毕清醒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入睡时间、清醒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T_(1)时MAP、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患儿T_(2)、T_(3)时MAP、HR、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需要内收肌切断后手法复位的患儿中,Gg组T_(2)、T_(3)时MAP、HR低于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患儿入睡时间长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时间短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患儿术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时与传统氯胺酮麻醉比较,采用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吸入七氟醚麻醉具有更人性化、更安全,以及诱导舒适、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吴晓燕; 孙贝贝; 金亚丽; 屈清荣
    • 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联合术后康复训练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医护一体化模式联合术后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住院指标、髋关节功能(FMA下肢运动量表)、疼痛程度、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6 d,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联合术后康复训练,可增强肢体功能训练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
    • 田震; 刘秋亮; 史龙彦; 宋东建; 张辉; 金亚丽; 骈凯; 段海涛
    •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间隔时间对分期治疗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分期接受骨盆Salter截骨术联合股骨截骨术患儿(共2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双侧髋关节手术间隔时间将时间间隔≤8个月组设为观察组,时间>8个月组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间隔时间平均为7.1个月,对照组平均间隔时间10.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不同时期髋臼指数和中心边缘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2.9%)高于对照组(70.9%)(P=0.03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骨盆Salter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是治疗双侧发育性髋脱位的有效方法,手术时间间隔≤8个月组整体疗效优于间隔>8个月组。
    • 时红娟; 张晓翠; 王瑞珠
    • 摘要: 目的:探讨Thera-Band渐进抗阻训练对行走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髋关节功能、肌力水平及下肢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98例行走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9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Thera-Band渐进抗阻训练。训练4 w后,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测定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采用徒手肌力法测定肌力水平,采用表面肌电采集系统测定下肢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屈髋肌、伸髋肌、髋外展肌、伸膝肌肌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股直肌、臀大肌、臀中肌、支腿抬高股直肌、后伸臀大肌、髋外展臀中肌表面肌电信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hera-Band渐进抗阻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行走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髋关节功能,改善肌力水平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 赵丽艳; 康定坤; 于国军; 姚娜; 赵彦春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拟行髋臼成形及股骨截骨手术患儿59例,男14例,女45例,年龄1~5岁,体重9.5~21.0 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组(UF组,n=30)和单纯全麻组(GA组,n=29)。UF组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患侧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0.2%罗哌卡因0.8~1.0 ml/kg,最大用量小于20 ml,30 min后开始手术。GA组不行阻滞直接开始手术。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手术开始后1、10、30、60 min、手术结束时的MAP、HR和呼出气七氟醚浓度(C_(ET)Sev)以及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10、20、30 min、出室时的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术后4、8、12、24、48 h的FLACC疼痛评分和曲马多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手术开始后1 min至手术结束时,UF组C_(ET)Sev明显低于GA组(P<0.05)。UF组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均明显少于GA组(P<0.05),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5)。拔管后10、20、30 min时UF组PAED评分均明显低于GA组(P<0.05)。术后4、8、12 h,UF组FLACC评分明显低于GA组(P<0.05)。GA组有6例(21%)需曲马多补救镇痛,UF组无一例补救镇痛(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提供较为完善的镇痛,减少全麻药和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 戴建东; 张志余; 李洁; 于立群
    • 摘要: 探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筛查、治疗方法与效果。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筛查的婴儿128例,均通过超声、X射线展开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筛查,结果为阳性者视情况予以pavlik吊带保守治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分析筛查情况与治疗效果。128例接受筛查的婴儿中,98例(76.56%)的Graf分型为I型(例),3例(2.34%)为IIa(+)型,7例(5.47%)为IIa(-)型,4例(3.13%)为IIb型,4例(3.13%)为IIc型,3例(2.34%)为D型,5例(3.91%)为III型,4例(3.13%)为IV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检出率为7.03%(9/128);9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7例(77.78%)接受pavlik吊带保守治疗,治疗优良率为100.00%,2例(22.22%)接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治疗优良率为100.00%;患儿治疗后髋臼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中心边缘角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于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早期通过超声、CT实施筛查可准确诊断,并予以明确分型,依据诊断结果视情况积极展开pavlik吊带保守治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可达到良好效果,促进患儿髋关节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