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发热/中医药疗法

发热/中医药疗法

发热/中医药疗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17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专利文献59965篇;相关期刊13种,包括吉林中医药、内蒙古中医药、陕西中医等; 发热/中医药疗法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晖、喻闽凤、郑宏等。

发热/中医药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59965 占比:99.88%

总计:60040篇

发热/中医药疗法—发文趋势图

发热/中医药疗法

-研究学者

  • 余晖
  • 喻闽凤
  • 郑宏
  • 丁永清
  • 丁艳蕊
  • 万璐
  • 万美华
  • 严季澜
  • 严彦彪
  • 于晓敏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附舰; 单宇鹏; 闵婕; 史金凤; 王琰; 张贺龙
    • 摘要: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癌性发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内服补中益气汤,对照组给予外用吲哚美辛栓剂,连续用药3周,对比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具有显著优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辨证为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患者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 李永佳; 王刚; 李敏清; 白涛敏
    • 摘要: 目的:探讨退热洗浴方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120例小儿外感所致发热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用退热洗浴方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温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两组在发热持续时间、24 h后温度差值方面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采用中药洗浴治疗外感发热,疗效显著,能够较大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减少高热引起的并发症.
    • 张博达; 谢芳
    • 摘要: 发热与汗出是临床上最常见到的症状,也是中医问诊的最主要内容之一.在临床实践中症常常同时出现,无论外感伤寒、温病或内伤杂病,辨别汗出与发热的关系对了解人体体质阴阳盛衰情况,病邪性质部位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历代医家及现代观点对两者的研究著说汗牛充栋,但涉及二者关系的论述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中医临床常见发热汗出症状的病因病机剖析,深刻探讨了两者在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与规律,对读者在临床实践中把握发热汗出之间的关系有所启迪.
    • 李东峰
    • 摘要: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经典名方,具有和解少阳、通下腑实、疏肝理脾、清热化瘀、和解枢机、疏通升降、兼通里实等功效,使肝胆疏,表里和,瘀滞散,腑气通,邪实去.详析后世医家在内、外、妇、儿、口腔等科临床实践中的运用特点和经验,共同特点为准确把握各科疾病的辨证要点,异病同治,古方新用,以大柴胡汤外解少阳邪热,内泻阳明之热结,一举取效,尤其在治疗发热、胆石症、急性肾盂肾炎和荨麻疹等多种属实、属热之类型病证疗效卓然.并提出大柴胡汤在现代临床运用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倡导结合循证医学及现代药理学,设计合理客观统一的临床科研方案,明确大柴胡汤方中各药物的有效成分、药理药效学作用的物质基础和组方关键药物、用量用法与疗效的关系等,进一步挖掘、整理、继承、发扬古方的优势特色,研制出多种简便服用剂型,方便临床广泛使用治疗疾病.
    • 马佩杰; 蒋涛
    • 摘要: 目的:观察病毒上感合剂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方法: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使用炎琥宁粉针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病毒上感合剂;对照组单用炎琥宁粉针静脉滴注。两组均以3d为1疗程,观察体温、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6%,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两组退热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病毒上感合剂联合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有较好疗效。
    • 袁媛; 褚亮; 王瑞; 任东峰
    • 摘要: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口服萘普生,观察两组有效率。结果:治疗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3.3%( P<0.05),统计结果有差异。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总发生率12.5%,对照组总发生率83.3%( P<0.01),2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扶正固本,补气健脾的功效。
    • 韩选明; 谢海燕; 杨茹; 郭建春; 高乃荣; 程小宁; 郑文博; 黄培林; 王樱茹; 郭景瑞
    • 摘要: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贴敷配合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研究。方法:治疗组采用吴茱萸穴贴敷治疗,每日晨起敷于患儿双涌泉、大椎穴;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必要时予补液等对症治疗;分别观察给药1h、2h、4h、6h内退热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不良反应及依从性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双涌泉、大椎穴治疗小儿发热,具有退热效果、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较低等优势。
    • 李妙媛
    • 摘要: 目的:观察热毒宁保留灌肠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7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热毒宁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热毒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退热快,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证候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保留灌肠与静脉用药)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对证候疗效无显著差异,保留灌肠比静脉用药退热更快。
    • 陈玉铭; 任晶璟
    • 摘要: 从辨别外感内伤、邪气类别、消积化痰除瘀入手,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对中医药治疗发热的体会进行了分析,认为祛邪为治疗首务.根据外邪之风、寒、湿、热、燥的种类,给邪以出路;机体阴阳失调所产生的痰、瘀、积、虫,当权衡正邪力量,合理搭配扶正祛邪力量的比例.明晰西医病名和中医辨证,是提高疗效、探求中医发展道路的良好方法.
    • 陈贤君; 喻闽凤
    • 摘要: 小柴胡汤为张仲景方中应用最广的方剂,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甘草、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扶正达邪、和里解表、升清降浊、疏肝利胆等多重功效;主治邪犯少阳,胆胃不和证、邪犯少阳,三焦不畅证、正虚邪结证、肝胆郁结证等.喻闽凤教授临证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病证,且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