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重人格

双重人格

双重人格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437篇;相关期刊323种,包括管子学刊、大众心理学、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第四届全国比较管理研讨会等;双重人格的相关文献由40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勇、李鹏程、王一等。

双重人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8 占比:2.2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437 占比:97.76%

总计:17837篇

双重人格—发文趋势图

双重人格

-研究学者

  • 刘志勇
  • 李鹏程
  • 王一
  • 蒋科
  • 郝心耀
  • 陈志军
  • 冷旭阳
  • 初雨
  • 唐爱民
  • 孙晓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思艺
    • 摘要: 《双重人格》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部小说,发表后遭到别林斯基等人的否定,其影响至今犹存,但著名作家纳博科夫认为它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好的小说。实际上,这部小说融合了此前俄国和德国小说之长,把社会小说和心理小说融为一体。在社会小说方面更多受俄国文学(小说)传统的影响,在心理小说方面则以德国霍夫曼的影响为主,俄国小说再加助力。小说不仅在艺术上有现代主义文学意识流小说的某些先兆,更在心理探索方面具有了现代特色,为陀氏此后小说创作打下了基础,并对后来的俄国文学有一定影响。
    • 吕天威
    • 摘要: 以当代俄罗斯作家叶甫盖尼·希什金的长篇小说《魔鬼的灵魂》作为研究文本,运用文本细读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分析希什金对“罪与罚”的探索、对“双重人格”的关注、对“美拯救世界”的思考等,阐明希什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传统的承袭与超越,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当代作家的重要影响。通过探究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对于相同主题的论争,剖析俄罗斯作家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
    • 谢煜婧
    • 摘要: 《双重人格》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二部小说多因其语言冗长、叙事含混、对果戈理明显的模仿而被认为是失败之作。但《双重人格》小说文本蕴涵言说、“影身”与叙述者对主人公现代主体的建构,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宗教、“他人”与“自我”的关系、自由三个维度对主体建构问题的反思。信仰、他人、自由这三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来创作生涯中的核心元素已经在《双重人格》里萌芽,《双重人格》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生涯有重要意义。
    • 张祎萌
    • 摘要: 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再袭面包店》讲述了主人公"我"与妻子在夜半时分抢劫麦当劳,以此来满足两人的"饥饿感"的故事.小说中的"妻子"形象充满谜团,却是认定主人公自我主体性存在与否的关键.本文针对这些疑点,提出双重人格的创新观点,并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精神病学中的双重人格概念以及双重人格的犯罪心理学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验证双重人格在小说中存在的合理性,得出主人公的自我主体性仍旧存在这一结论.
    • 张从慧
    • 摘要: 巴金的小说《家》真切地展示了主人公高觉新、高觉慧在新旧文化剧烈冲撞的转型时期,特殊的历史与现实大背景所“碾压”的“双重人格”,以及他们最终的文化选择和命运归宿。透视人物心理冲突下的生存困境与心路历程,解析人物“双重人格”的成因,有助于读者科学理性地分析人物形象,客观正确地理解小说深刻的主题意义。
    • 王可欣
    • 摘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中的“多声部对话”,不仅表现为“声音”,也体现为最为直观的“凝视”.“凝视”并不仅仅是单向地看,也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方式,它提供了主人公自我意识与外部世界的对话空间.小说中的“凝视”,不只是一个对话与交流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构成了主人公主体建构、欲望呈现、社会规训过程的主要标志,主导着揭示主人公主体性的叙述逻辑.
    • 杨绪敏
    • 摘要: 刘知几在《史通》中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多讥往哲,喜述前非",甚至疑古、惑经,诽议上圣而被后人指斥为"名教罪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个谨小慎微、明哲保身的谦谦君子.这种双重人格的形成与他本人的境遇和当时的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封建专制统治者的高压政策造成了他性格的扭曲.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敢也不愿抗争,采取了随波逐流、与世沉浮、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而在学术领域,他不改耿直刚正的本性,勇敢地拿起批判的武器,矛头直指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神圣不可动摇的儒家经典,并实事求是地评说历代史籍的长短得失,表现了一个正直史家所应具有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 王兆贵
    • 摘要: “两面人”又称“双面人”,原本是心理学名词“双重人格”的通俗说法,是一种人格分裂现象。报章激烈抨击的“两面人”,与人格分裂现象无关,也与通常说的人的两面性不同,而是特指那些以两张面孔示人的伪装者。他们或者是说一套、做一套,或者是明一套、暗一套,说到底就是口是心非、言行脱节的两面派人物。
    • 张祎萌
    • 摘要: 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再袭面包店》讲述了主人公"我"与妻子在夜半时分抢劫麦当劳,以此来满足两人的"饥饿感"的故事。小说中的"妻子"形象充满谜团,却是认定主人公自我主体性存在与否的关键。本文针对这些疑点,提出双重人格的创新观点,并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精神病学中的双重人格概念以及双重人格的犯罪心理学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验证双重人格在小说中存在的合理性,得出主人公的自我主体性仍旧存在这一结论。
    • 张从慧
    • 摘要: 巴金的小说《家》真切地展示了主人公高觉新、高觉慧在新旧文化剧烈冲撞的转型时期,特殊的历史与现实大背景所"碾压"的"双重人格",以及他们最终的文化选择和命运归宿.透视人物心理冲突下的生存困境与心路历程,解析人物"双重人格"的成因,有助于读者科学理性地分析人物形象,客观正确地理解小说深刻的主题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