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始生殖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2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09528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动物学报(英文版)、水生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学文摘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全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等;原始生殖细胞的相关文献由76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碧春、窦忠英、秦洁等。

原始生殖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8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9528 占比:99.75%

总计:109803篇

原始生殖细胞—发文趋势图

原始生殖细胞

-研究学者

  • 李碧春
  • 窦忠英
  • 秦洁
  • 华进联
  • 陈国宏
  • 肖小珺
  • 李松
  • 徐小明
  • 李赞东
  • 陆阳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书奇; 阎晗; 胡德庆
    • 摘要: 目的:构建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GCs)报告基因系统。方法:根据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同源重组原理,针对鼠Prdm1和Dppa3基因的翻译起始位点ATG附近位置分别设计一对sgRNA,并根据Cas9切割位点以及拟插入目的片段构建相应的用于同源重组的供体质粒,将sgRNA与Donor质粒同时转染入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中,并利用质粒携带的抗性基因筛选出目标单克隆细胞,并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通过提取单克隆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型鉴定,PCR和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单克隆细胞的基因组中,Prdm1和Dppa3基因翻译起始位点后分别成功插入eGFP和mCherry荧光蛋白编码序列。利用细胞因子诱导eGFP-Prdm1/mCherry-Dppa3mESCs(mouse ESCs)定向分化为mPGCs(mouse PGCs),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诱导分化的mPGCs特异表达eGFP和mCherry荧光信号。结论:成功构建mPGCs报告基因系统,可用于后续研究mPGCs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对于研究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邹娴; 何燕华; 何静怡; 王艳; 舒鼎铭; 罗成龙
    • 摘要: 为获得鸡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的最佳转染效率,本研究比较不同质粒用量和不同细胞数在3种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3000和LTX&Plus Reagent)中PGCs的转染效率,利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技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 technology,FACS)辅助优化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经FACS进一步分选获得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PGCs,继续培养3周后,移植回注到受体鸡胚中,移植3.5 d后分离性腺拍照观察.结果显示,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3000的转染效率最高,质粒、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和PGCs细胞数的配比为3μg:4μL:0.5×104个,转染5 h转染效率最高,达到23.4%,与现有的研究结果相比提高了2倍以上.移植回注PGCs到受体鸡胚中,荧光显微镜观察到鸡胚性腺中有GFP阳性细胞.本研究综合考虑转染试剂、质粒用量和细胞数量的影响因素以优化PGCs的转染条件,为高效制备转基因鸡及基因编辑鸡的研究奠定基础.
    • 邝杰华; 陈刚; 马骞; 毛非凡; 周启苓; 黄建盛; 施钢; 张健东
    • 摘要: 本研究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法对军曹鱼原始性腺的形成、分化及精巢和卵巢首周年发育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显示,军曹鱼原始生殖细胞在7孵化日龄(days post hatching,dph)时迁移到达生殖嵴,随后体细胞出现聚集和分裂,并于15 dph将原始生殖细胞完全包绕形成原始性腺.军曹鱼卵巢分化的时间要早于精巢,34 dph的稚鱼性腺组织尚未分化,但可观察到两种存在明显组织学差异的性腺类型,其中一种类型的性腺出现卵原细胞群,而另一种类型的性腺横切面较狭长,生殖细胞数量明显较少,因此推定为未分化精巢;卵巢的解剖学分化开始于44 dph,其标志为卵巢腔的形成;50 dph时精巢开始细胞学上的分化,此时精原细胞由基底膜包被形成囊泡状的细胞团.在首周年发育期间(60~360 dph),军曹鱼的精巢发育包含Ⅰ、Ⅱ、Ⅲ、Ⅳ、Ⅴ5个时期,而卵巢发育只包含Ⅰ、Ⅱ、Ⅲ3个时期.60 dph时,精巢和卵巢均处于Ⅰ期;90 dph时,精巢发育至Ⅱ期,卵巢仍处于Ⅰ期;120 dph时,超过半数的精巢已发育至Ⅲ期,仅少部分卵巢发育至Ⅱ期;150 dph时,精巢已发育至Ⅲ期,而大部分卵巢发育至Ⅱ期;185 dph时,精巢仍为Ⅲ期,卵巢均已发育至Ⅱ期;210 dph时,大部分精巢发育至Ⅳ期,卵巢仍处于Ⅱ期;360 dph时,精巢已发育至Ⅴ期,大部分卵巢发育至Ⅲ期.上述研究结果可丰富军曹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基础,阐明其早期性腺发育规律,还可为其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 沈仕君
    • 摘要: cqvip: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受精卵不断分裂、分化,在经过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等过程后长成新个体。其中部分细胞成为原始生殖细胞,它们是新个体产生精子或卵子的源泉,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将决定新个体后代的命运。
    • 张帅; 冯子岑; 张云山
    • 摘要: 世界范围内不孕症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虽然ART可以帮助大部分不孕女性获得成功分娩,但仍无法解决少部分因缺乏健康配子导致的不孕女性的生育难题。小鼠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生殖细胞体系的建立,为探索人类干细胞的诱导分化积累了初步经验,尤其是小鼠干细胞来源的配子成功受精、妊娠以及健康子代小鼠的出生,给科研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鼓舞。虽然,人类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生殖细胞的研究尚未取得成功,但随着干细胞再生与转化技术的进步,人类干细胞诱导为功能性生殖细胞的愿望必将实现,进而为众多因缺乏健康配子导致不孕的夫妇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 吕海淼; 朱邯豫; 彭展; 闫琛博; 杨德新; 胡文举; 丁雪粉; 王新庄
    • 摘要: 旨在探索兔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体外分离培养的最佳条件,从而建立成熟稳定的兔PG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两种不同的体外分离法(胰酶消化法、机械法)和3种不同的传代法(胰酶消化法、机械法、连同饲养层消化法)探索第14~18天胎兔的PGCs体外分离传代的最佳方式,另将培养液分为A、B、C、D4组,以D组为对照组,探究不同细胞因子浓度对兔PGCs形态变化及集落形成的影响.其次,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AKP)法对兔PGCs进行鉴定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转录因子Oct-4的表达.结果 表明,机械法分离得到的兔PGCs集落数量是酶消化法分离的2.2倍,而兔PGCs经不同的消化法传代发现,酶消化法、连同饲养层消化法、机械法在兔胚胎成纤维细胞(rabbit embryo fibroblast,REF)饲养层上分别成功传至P2、P2、P4代.B组PGCs培养液(基础液+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2 ng· mL-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4 ng·mL-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10 ng·mL-1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所获得的集落数量最多,具有较好的集落形态,保持未分化的时间较长.AKP染色结果显示,PGCs集落呈红黑色;RT-PCR结果显示,体外分离培养的兔PGCs表达转录因子Oct-4.结果 显示,兔原代PGCs最适采用机械分离法和机械传代法进行体外分离传代,适宜浓度的细胞因子添加至兔PGCs培养液中有利于兔PGCs在体外保持较多的集落数量和较长时间的未分化状态.本研究通过筛选和优化兔PGCs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建立稳定成熟兔PGCs细胞系奠定技术基础.
    • 张欣; 李明发; 孟和; 张小民; 宣涛
    • 摘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除经典的遗传控制外,表观遗传调控也参与到众多的细胞发育过程.雌性果蝇幼虫性腺的发育涉及细胞增殖及分化,是良好细胞生物学在体研究模型.文章通过果蝇遗传学实验方法,研究发现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因子Brahma(Brm)参与调控雌性果蝇幼虫原始生殖细胞(PGC)有序分化的证据,brm基因突变的三龄幼虫雌性果蝇,PGC的分化被提前开启;此外,特异性的将PGC中的brm表达量下调,也发现PGC的提前分化.这说明,表观遗传调控因子Brm参与调控雌性果蝇幼虫性腺发育,并以细胞自治性的方式调控原始生殖细胞的有序分化.
    • 程琳; 黄天晴; 刘晨斌; 谷伟; 徐革锋; 史秀兰; 姚作春; 王丽薇; 王炳谦
    • 摘要: 鱼类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为配子的前体,在发育生物学和水产养殖领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在基础科学研究中,PGCs提供了研究细胞迁移机制的理想模型;在保护濒危物种的应用科学中,PGCs是低温保存的最佳细胞类型,可保存亲代基因组信息.随着对青鳉Oryzias latipes和斑马鱼Danio rerio等模式生物的研究,使用PGCs标记基因研究生殖细胞的迁移和发育备受关注.这些标记基因可以鉴定PGCs及其分布、增殖和迁移,为研究鱼类的性腺分化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确定人工性别控制诱导敏感期和单性群体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介绍了Dead end、Vasa和Nanos系列鱼类PGCs标记基因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可为鱼类种质资源保存及性控育种等提供参考.
    • 刘晨斌; 徐革锋; 黄天晴; 谷伟; 张玉勇; 相福生; 王炳谦
    • 摘要: 性腺发育对鱼类的成功繁殖与种群延续至关重要.鱼类的性腺发育包括原始性腺的形成和分化、性腺的组织结构、形态特征与时相划分以及环境因素对性腺发育的影响等.掌握鱼类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cells,PGCs)的起源、迁移和分化特征是研究性腺发育规律的基础.鱼类的PGCs出现于胚胎发育早期,以不同方式迁移到生殖嵴,与生殖上皮共同形成原始性腺,之后向精巢或卵巢分化.鱼类性别决定和性分化呈多元性,既有雌雄同体也有雌雄异体.遗传和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激素和pH等)影响性腺的性别分化,具有可逆可塑性.判断鱼类性腺分化方向依据两方面:一是观察性腺的组织学形态特征变化;二是以性原细胞的出现及其减数分裂的细胞学分化.性腺分化主要包括雌雄异体、雌雄同体和性逆转三种类型;雌雄异体型又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本文通过综述鱼类原始生殖细胞的起源、迁移和分化、性别分化以及性腺发育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鱼类性腺发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