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位修复

原位修复

原位修复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190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8篇、会议论文100篇、专利文献110980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安徽农学通报、安徽农业科学、油气田环境保护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等;原位修复的相关文献由537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韬、王蓉、李书鹏等。

原位修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8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100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10980 占比:99.61%

总计:111418篇

原位修复—发文趋势图

原位修复

-研究学者

  • 李韬
  • 王蓉
  • 李书鹏
  • 杨乐巍
  • 沈婷婷
  • 刘鹏
  • 张峰
  • 冯凯
  • 李晶
  • 李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付益伟; 张满成; 邱成浩; 王长明; 张强
    • 摘要: 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被动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地下水处理技术之一。污染地下水流经PRB墙体时,污染物被墙体内的反应材料截留或降解,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因此,PRB材料的研发是该技术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基于种类众多的反应材料,PRB已被成功用于多种污染物的去除。本文在分类阐述PRB反应材料的基础上,解析了各类材料去除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并对PRB材料的选择和研发应用进行了展望。
    • 聂衍韬; 黄聪
    • 摘要: 为了探究镉(Cd)污染土壤原位修复中细菌物种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特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土壤修复剂处理后土壤的细菌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修复剂的处理会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其组成。土壤中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8.99%~35.7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13.29%~29.37%)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11.19%~21.69%)等,且不同处理之间在属水平组成差异明显。该结果有助于了解土壤中有效态镉与细菌群落的相关性,为后续寻找新的微生物修复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 仲小飞
    • 摘要: 以上海某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典型场地为例,根据场地调查及评估结果,对场地内2块修复区域(Ⅰ,Ⅱ)采用原位热脱附技术进行修复。原位热脱附修复以电加热方式为主,配备加热抽提、蒸汽处理与水处理系统。场地修复区域共设置加热井270个,多相抽提井50个,温度监测井19个。加热井将地下环境温度加热至100~110°C,收集地面蒸汽,汽、水分离后分别对尾气和地下水进行处理,经过6个月治理,区域Ⅰ和Ⅱ地下水中石油烃类质量浓度分别降低至8.11,50.5 mg/L以下,均达到修复目标,为同类原位热脱附地下水修复工程提供了经验支撑。
    • 张汉沛; 房平; 马千里; 梁荣昌; 赵学敏
    • 摘要: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综述了现有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和影响修复方法选择的因素,以期对修复技术和新的研究方向有更好的了解。原位修复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和修复高效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轻度污染的底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为避免底泥重金属释放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异地修复将未来研究的热点。
    • 徐云杰; 赵成东; 褚淑祎; 戴显钦
    • 摘要: 底泥是水体污染物的“汇”与“源”。随着外来污染源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底泥引发的内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与异位修复相比,原位修复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二次污染较小。该文介绍了原位覆盖、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底泥原位修复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特点、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底泥的污染特性,提出了今后底泥污染修复的发展方向。
    • 何理
    • 摘要: 项目名称:复合有机污染土壤与地下水原位修复及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HJJS-2021-2-16获奖等级:二等奖完成单位: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和平宇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何理、佟雪娇、徐铁兵、刘俐、阎秀兰、赵林、刘星海、卢宏玮、冯爱茜、杨文杰、杨永奎、马跃涛、张军、刘志鹏、张利昌.
    • 王健华
    • 摘要: 在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领域,原位修复技术因其成本低、占地少、扰动小、二次污染与健康安全风险可控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原位注入技术常被应用于原位化学氧化、原位化学还原及原位生物修复等多种修复技术中,常见药剂注入形式包括注射井注入、直推式注入、高压旋喷注入和深层搅拌注入等。通过对应用于土壤地下水原位修复的各类原位注入技术的特点、实施情况与优缺点等进行比较,分析了各技术的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原位注入修复技术中尚未彻底解决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 王雄; 郑泽鑫; 陈振
    • 摘要: 南京市某河道水体污染严重,为劣V类水质,水体呈季节性黑臭,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和自然环境。为改善河道水体环境,实现《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方案》中“城市河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目标,科学制定了以垃圾清理、近岸净化、原位修复、植物修复以及推流曝气等为主的因地制宜的措施,对该河道进行治理与修复。运行结果表明:上述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工程措施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达到了地表水IV水质治理目标,也改善了河段的生态环境,该工程的成功实践为河道生态修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方案。
    • 杨冰霜; 陈翰博; 杨兴; 吴小莲; 陈俊辉; 王海龙
    • 摘要: 为比较不同小龙虾壳基土壤改良剂对砷、铅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施用1%(w/w)小龙虾壳粉(CSP)、甲壳素(CT)、小龙虾壳炭(CSB)及甲壳素-小龙虾壳炭配施(CT-CSB,CT∶CSB为1∶1)对土壤养分、酶活性、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青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良剂施用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的含量,施用CSB对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的效果最显著,较对照降低了35.3%;添加CT、CSB和CT-CSB均可降低土壤中有效态砷的含量,其中,CT-CSB处理较对照降低77.2%。CT、CSB、CT-CSB处理显著提高土壤中ɑ-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木糖苷酶、β-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施加改良剂可降低重金属胁迫,提高土壤酶活性。添加不同土壤改良剂均可降低青菜可食部分对砷和铅的积累,提高青菜对氮、磷和钾的吸收量,从而促进植物生长,CT-CSB处理的青菜可食部分生物量较对照提高190.9%。综上,CT、CSB、CT-CSB在砷铅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均有较大应用潜力,CSB综合效果最为明显,可以作为土壤砷、铅原位钝化修复的一种新材料。
    • 奚霄松; 金辰
    • 摘要: 本文以三种农业常见废弃秸秆为材料,以上海市闵行区外环绿道富营养化水体为受试对象,研究在原位修复基础上,三种秸秆生物炭的氯化铁改性产物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率。研究发现,经氯化铁改性后,三种秸秆生物炭物理表征均出现明显改变,以水稻秸秆生物炭为著,在表面官能团丰富度、比表面积、孔度、pH值等方面均有改变。原位修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氯化铁改性秸秆生物炭均能够有效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的COD、铵态氮、总磷浓度,有效降低水体pH,显示出良好的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效率,其中,以水稻秸秆生物炭改善效果最为显著。综上,经氯化铁改性后的秸秆生物炭,能够在小流域景观水系中发挥较好的修复能力,为改善城市景观水域富营养化状态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能效的可选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