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厌恶

厌恶

厌恶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心理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专利文献28篇;相关期刊176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青年博览、作家等; 厌恶的相关文献由35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正、李安安、许金山等。

厌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89.02%

专利文献>

论文:28 占比:10.98%

总计:255篇

厌恶—发文趋势图

厌恶

-研究学者

  • 周正
  • 李安安
  • 许金山
  • J·克科宁
  • M·科尔皮威拉
  • N·萨伦
  • 何璇
  • 佚名
  • 吴宝沛
  • 姚亚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霞; 雷怡; 王福顺
    • 摘要: 厌恶是人和动物最基本的情绪之一,起源于口腔对苦味(有毒)物质的排斥,常伴有恶心呕吐和远离诱发刺激的强烈愿望,具有回避潜在疾病威胁的功能。大量动物和人类研究表明,催产素、孕激素和雌激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核心厌恶刺激的感知、核心厌恶情绪的产生与表达、条件性厌恶习得和厌恶表情识别。三种激素主要通过作用于五羟色胺、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受体,调节杏仁核、脑岛、前扣带回、壳核、梨状皮层、额中回等脑区活动,影响厌恶加工。未来研究应当在准确测量激素水平和控制实验任务难度的基础上,探究各激素对不同感觉通道厌恶加工的影响,及其性别的调节作用;同时结合脑成像技术和动物行为学,明确各激素影响厌恶加工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 吴奇; 吴浩; 周晴; 陈东方; 鲁帅; 李林芮
    • 摘要: 研究首次考察了行为免疫系统与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关系。3个研究一致显示:行为免疫系统特质性激活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对就医持消极态度和延迟就医;情境性激活行为免疫系统会使得个体更不愿意就医和更倾向于延迟就医;且行为免疫系统激活对就医态度和就医延迟倾向的影响以对就医感染风险的感知为中介。这支持了进化失配假说,提示行为免疫系统对现代医学可能缺乏进化的适应性,并为理解现代人类就医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 覃亚洲; 谢玉华
    • 摘要: 企业伪善的外部消极影响已得到广泛关注,但其对员工的影响机理仍待探索。本文以认知—情感个性系统理论为基础,从理性道德认知和非理性道德情感出发构建企业伪善和员工创造力的关系模型。通过对361份高科技企业员工问卷数据进行检验后发现:企业伪善减少员工创造力;道德认同和消极道德情感(厌恶和蔑视)在企业伪善和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双中介作用,且二者存在相互替代效应,即道德认同会减弱消极道德情感对创造力的消极影响,而消极道德情感则会弱化道德认同对创造力的积极影响。据此,企业应提高责任践诺能力和注重情理并举,多途径缓解企业伪善的负面效果。
    • 张兰霞; 李末芝; 毛孟雨
    • 摘要: 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以事件-情感-态度-行为为线索,研究构建了同事亲家庭非伦理行为双重人际影响模型.基于两个时点的529份有效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同事亲家庭非伦理行为会通过羡慕情感和间接学习正向影响员工亲家庭非伦理行为;同事亲家庭非伦理行为会通过厌恶情感和互动回避负向影响员工亲家庭非伦理行为.这不仅丰富了现有亲家庭非伦理行为的相关研究,揭开了亲家庭非伦理行为双重人际影响效应的黑箱,同时也为组织有效地预防亲家庭非伦理行为的产生,为促进组织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益指导.
    • 朱兵; 郭杰; 俞昊; 杨群
    • 摘要: 修订中文版厌恶情绪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基于Haidt的厌恶理论及问卷,通过预测确定初始项目;经探索性因素分析(n1=594)、验证性因素分析(n2=598)以及信效度分析,获得19项目4维的厌恶量表(身体损伤、病原体、道德和性厌恶).量表拟合指数良好(χ2/d f=3.01,GFII=0.93,CFI=0.92,RMSEA=0.06),总量表及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1~0.87之间;量表总分与强迫症状、感觉寻求、神经质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 陈新
    • 摘要: 性学家调查发现,由丈夫引起的夫妻间勉强性生活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男子性要求较强烈,性欲来得快(尤其是那些年轻力壮的丈夫),他们又不善于控制自己,也不管妻子具体情况,只要自己兴起,就会对妻子提出性要求。同时,由于做妻子的大多数爱自己的丈夫,她们不忍心拒绝丈夫的要求;即使自己有时实在毫无“性”趣,但在丈夫的胡搅蛮缠下也会无奈给予满足。殊不知,这种勉强的性生活,常常会使妻子失去对性生活的热情。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妻子对性生活感到厌恶,甚至害怕。这样一来,性冷淡自然就产生了。
    • 张坤
    • 摘要: 要说夏日里最讨厌什么,很多人都会说蚊子,特别是当你睡觉的时候,有一两只蚊子在你的耳边"嗡嗡"叫个不停,甚至还咬你两口,你对蚊子的厌恶之情更会油然而生。蚊子虽然让人厌恶,可是在某些大作家眼里,它们却被寄寓了哲理、情趣、深情和爱。
    • 孙天义; 郝晓晓; 何安明; 王财玉; 许远理; 郭春彦; 周蔚
    • 摘要: 神经重用假说认为对词的情绪效应可以不经语义形成而先行产生,这更有助于人类适应环境。为了检验这一假说,设计脑电实验和行为实验,记录被试加工汉语厌恶情绪词和中性词的特征。结果发现,170 ms左右厌恶词与中性词的ERPs发生分离,且在枕部出现情绪刺激视觉注意关联的EPN;厌恶词与中性词N400差异波溯源定位于脑岛附近,其最大激活点时间窗口开始于380 ms。这表明在情绪词汇的语义分析之前就出现了情绪效应,结果支持了神经重用假说。
    • 王国华
    • 摘要: 身边总有人成为众矢之的,提起他来人人厌恶。另外有一些人,人人都说他好,愿意和他在一起。对于这种现象,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察,是个中性词,即观察一下的意思。这句话可以如此理解:既然众人都厌恶他,就要分析一下他为何这么让人讨厌。众人都说他好,那就要分析一下为什么都说他好。学习他的好,摒除他的恶。孔子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